第三章 冲锋号的吹响(第14/18页)

国王出走以后,次日下午两点,泰晤士河上许多有武装的船只护送那五个议员回到威斯敏斯特。伦敦的民团走在河的两岸,长矛的尖子上插着议会的最后宣言,无数市民跟随着他们。等他们走到威斯敏斯特大厅时,那五个议员当即颂扬伦敦市热心国事,执行官们被介绍入议院,领受议长的感谢。之后又有四千名骑士、乡绅、地主等走上来,他们骑马从白金汉郡(汉普顿的故乡)递来文件,指控信奉天主教的贵族们、恶劣的顾问们,并表扬他们尊敬的代表。他们还有第二张文件给上议院,第三张递给国王。四面八方都涌现出欢欣鼓舞、自豪自信的氛围,它容许并号召人民的领袖们作最大胆的决定。在几个小时之内,下议院议员们已经投票表决,若无议会允许,不得用任何借口拘捕议员。同时议决,如有必要,上下两院都有权力暂时休会,改往别的地方开会。他们递呈文给国王,请他免去约翰·拜伦管理伦敦塔之职。接着发信给朴茨茅斯的地方长官戈林,告诉他若没有议会授权,不许在本镇接待军队或接受军火;又命令约翰·霍瑟姆爵士(约克郡一个有钱有势的乡绅)立刻领兵前去防守赫尔,这是英格兰北部的重镇,而且有几处大军械库。1月13日,议院投票议决,已受威胁的王国应该立即宣布进入防卫状态。贵族们不肯批准这样的宣言,但这无关紧要,下议院把他们的意愿告诉人民,就达到了目的。

国王的秘密备战

国王现在一心只想为打仗做准备,他在伦敦既无权利又受人侮辱,但他离开伦敦后就只有党徒在他周围,就不会时时刻刻收到自己懦弱的证据。他完全沉醉在用武力征服对手的希望之中。保王党又自高自大起来,他们像是已经宣战似的,急于打第一仗。国王走后第一天,议会得知伦斯福德带领二百名保王党徒正向金斯顿前进,好像要夺取那里作为据点。这个地方离伦敦十二英里,是萨里郡的军械库所在。议会又得知,迪格比勋爵奉国王之命前来欢迎这支队伍,并同他们协商一个攻敌计策。议会立即采取措施,对方的这些企图都失败了。迪格比勋爵受到很大谴责,只好出国躲避。1642年1月12日,查理又前往温泽,伦斯福德及他的保王党徒跟随。他们在这里秘密商定,由王后携带王室珍宝前往荷兰,购买军械和弹药,并请求大陆君主们的援助。借口是送玛丽公主给奥林奇王子,他们在六个月前刚结了婚。国王仍继续同议会谈判条件,同时慢慢退到北方,定居约克,在那里等待机会。1月20日,诸事议妥之后,王后极其秘密地准备出发;国王则请议会起草一篇包罗全部不满的陈诉书呈递给他,并答应一天也不耽搁地解决一切,以便尽快结束君民之间的争议。

贵族院得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院中有许多人都是国王的朋友。其他的贵族有感到惊惶的,也有疲于奔命的,都愿尽早结束这次斗争。但下议院议员们对事态看得较为透彻,态度坚决,他们不相信国王会答应他们的全部要求,即使答应了,也不相信他会说话算数。下议院议员们对贵族们如此急于表达对国王的感激之情不敢苟同。若要他们赞成的话,那么国王先要让出伦敦塔、各处堡垒以及民团的指挥权,交给议会信得过的人掌握。贵族们不接受这条修正案,但有三十二个贵族反对拒绝。在这些人的支持下,下议院议员们用自己的名义将请求上呈国王。1月28日,国王在答复中拒绝交出伦敦塔及各处堡垒的管理权,至于民团,则用含糊其词的说法表示反对交出。国王的用意显然是不再让步,同时拖延时间。下议院却不愿再耽误时机。下议院议员们到处都有侦探和朋友,在温泽也有人帮他们的忙。他们对国王的计划知道得一清二楚,也明白王后出国的用意,以及宫廷在北方和大陆的种种阴谋。危险步步逼近,在民团领导权问题解决之前,国王可能已准备好开战,那么议会该怎样抵抗呢?各种恐慌的猜测传播着,人们谈到从伦敦塔运走了许多弹药,又说有人计划谋害几个领袖们的性命。有人认为,唯有一场新的、有力的舆论热情爆发,才能克服目前出现的种种障碍。于是请愿书雪片似的从王国各郡飞来,艺徒、小店主、贫穷的工人、伦敦的搬运工,还有妇女们,成群结队地环绕着威斯敏斯特大厅,呈递请愿书。所有请愿书说的都是完全一样的话,它们无不要求改革教会,惩办天主教士,镇压保王党。有些说得更详细具体一些,其中包括公然威胁贵族院的。他们说道:“我们从来不怀疑众议员们,但无论什么事,一到贵族院就行不通。我们要求知道那些阻止贵族们与平民代表们和谐一致的人们的姓名。”甚至在贵族院内部,两个党派的语言也开始尖刻起来。诺森伯兰伯爵说过:“关于民团问题,凡是拒绝同意下议院意见的人,就是国家的敌人。”有人叫他解释,他的朋友们就喊道:“我们跟他有同样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这些朋友当时其实只占少数。广大群众聚集在门口,贵族们就害怕起来,有几个人出去了,有几个人改变了意见。大法官利特尔顿本人和下议院议员们站在同一立场投票,这个议案最后得到议会的批准。2月5日,搁置近三个月的将主教们排斥于议会之外的议案也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