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拿破仑帝国的兴衰(第5/8页)
西班牙半岛的战争还没有什么结果,一场新的战争又即将爆发。对于拿破仑帝国逐渐建立起来的霸权,俄国是不愿意看到的。由于贸易封锁等原因,俄国的利益受到了重大威胁。另外,俄国自彼得一世以来,也在逐渐追求霸权,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忍受拿破仑帝国的日益强大。从1810年末开始,俄国已经开始准备与法国决裂。除了扩充军备外,还与英国恢复了贸易关系。虽然在1811年法俄双方陆续谈判了一年,但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之间的战争看来将不可避免。
拿破仑也打算出兵制服这个他从未攻击过的国家。但是,仅仅依靠他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他争取到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协助。按照1812年2月24日和3月14日的条约,普鲁士提供了一支两万人的辅助军队,奥地利提供了一支三万人的辅助军队。法国则动员了国内的一切力量,国民自卫军按照元老院通过的决议案,分成三批在国内服役。3月9日,拿破仑率领第一批约10万人的国民自卫军开始远征俄国。6月22日,法国正式宣布对俄开战。和以往的战争一样,拿破仑还是采用了快速作战的战术,准备迅速占领敌国首都,然后签订占领敌国领地的和约。按照他的一贯做法,拿破仑率领五十万大军深入俄国腹地。在6月24日跨过涅曼河后,法军先后将维尔纽斯、维帖布斯克占领。俄军虽然一直在抵抗,但在奥斯特鲁夫诺、波洛次克、米哈洛夫、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河沿岸等地都没能战胜法军,结果在9月14日,莫斯科失守,被法军占领。
面对法军咄咄逼人的进攻,俄国也并不是一筹莫展。除了利用军队在正面战场抵御法军外,俄国还非常巧妙地发挥自身特点,将辽阔的国土和寒冷气候条件作为自己的撒手锏。俄军充分利用了幅员辽阔的战略纵深,一点点将法军引向深入。只要法军攻下某个地方,俄军在撤退时就最大限度地将这个地方破坏殆尽,这样拿破仑即使占领了某个地方,也缴获不了任何东西,没有多大的战略价值。伴随着法军的进攻,俄军先后烧毁了斯摩棱斯克、多罗戈布日、维亚茲马、格扎茨克、莫扎伊斯克以及莫斯科等城市,还烧毁了许多村庄。俄国是希望打一场持久战的,他们耗得起。拿破仑本应该看到这一点,不过由于接连取胜,甚至连莫斯科都已经占领,他觉得这场战争应该离结束不远了,于是向俄国提出和议的要求。俄方利用这个机会,尽量地拖延时间,使法军在寒冷的莫斯科足足停滞了六个星期。因为俄国对和议没有诚意,双方的谈判自然没取得任何突破。10月19日,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在一片冰天雪地中,法军又冷又饿,受尽了苦头。拿破仑也遭遇到了他出征以来最严重的失败。在渡过别列津纳河以后,法军已经秩序大乱,溃不成军。一直和军队待在一起的拿破仑也乘坐雪橇,先行赶回了巴黎。
在拿破仑远征俄国期间,巴黎也不是平安无事。马莱将军发动了一次叛乱,他四处散布拿破仑已死的谣言,妄想推翻拿破仑的统治。不过,由于当时帝国的统治还算比较稳固,这次叛乱并没有得逞。马莱和他的同伙全部被处死。
虽然国内对法军的战败感到十分震惊,但好在拿破仑的余威仍在,他又迅速组建了一支三十万人的部队,并于1813年4月13日又开始作战。他没有注意到,国内外的形势已经悄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国内,对于他的统治,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厌倦,就连过去拥护他做皇帝的人,现在也开始反对他。由于教皇被拘禁,神父们偷偷地聚在一起,密谋发动叛乱。全国人民希望拿破仑能给大家带来自由的贸易环境、平等的人权,以及对私人利益的保护。但现实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政府不是征兵,就是征收苛捐杂税,人们对拿破仑穷兵黩武的统治感到十分憎恨。在国外,欧洲各国人民都对法国的武力压迫感到反感,被打倒的各国王侯都打算伺机暴乱,夺回政权。
拿破仑的统治是建立在武装干涉的基础上的,只有他不断取得胜利,才能巩固他的统治。如果他在某一个环节失败的话,那么,那些被他打倒的势力就会趁机作乱。结果,1812年,拿破仑还能组织军队打到莫斯科,一年后,部队就后撤到德累斯顿,到了1814年,就只能在巴黎附近了,形势的变化真是迅猛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