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社会发展指数:帮助我们看清历史的基本轮廓(第5/7页)
在战争能力这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与早期信息技术之间差距巨大,但是两者之间的正确比例应该不到十亿比一。1900年之前的分值(甚至1900年之前的误差)应该更低。另一方面,关于多少人能够读、写和计算,以及水平如何,这方面的证据比战争方面的证据更模糊,因此我的猜想也就更加主观。
在表附-4中,我采用了多步骤方法来量化信息技术。首先,按照历史学家常用的方法,我将人们的水平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每一个级别的范围按照读写能力划分如下:初级——能够读和写一个名字;中级——能够读和写一个简单的句子;高级——能够读和写结构紧凑的文章。这与中国在1950年的扫盲运动中的定义也颇为相似(有文化:能够认识1000个汉字;半文盲:能够认识500~1000个字;文盲:认识300~500个字)。
其次,利用现有的知识,我将不同时期的成年男性划分为3种类别。在高级水平中,每1%的男性就获得0.5分;在中级水平,这个数字为0.25分;在初级水平中,则为0.15分。之后,我将同样的分值标准用于女性。关于女性文化程度方面的证据比男性的少,在20世纪之前,能读书写字的女性显然比男性少(往往少很多)。尽管我对近代之前的数据基本靠猜测,但是我尝试对女性和男性使用信息技术的百分比做出估计。之后,我将基于信息技术的数量和水平对每一个时期计算出分数。
表附-4 信息技术分值
续表

2000年,东西方核心地区所有男性和女性文化水平均为高级[4],因此东西方的信息技术的分值均为100分。1900年,在西方核心地区,几乎所有的男性都至少识一些字(50%为高级水平,40%为中级水平,7%为初级水平),并且女性得到几乎与男性同样良好的教育,这使西方核心地区在信息技术方面获得了63.8分。在东方,大多数男性也有一定的知识,虽然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高(我估计有15%为高级水平,60%为中级水平,10%为初级水平),而且有文化的女性可能只有男性的1/4。这样,东方核心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分值只有13.4分。随着我不断重复这些计算,我的猜想中的误差也就逐渐增加,虽然这些误差的影响并不大。
最后是根据通信科技的变化速度和覆盖范围计算出乘数。我将用来处理信息的高级工具分为三大类:电子类(到2000年,东西方均使用)、电气类(西方在1900年前就已经使用)和非电气类(在西方可能已经使用了11000年,而在东方可能使用了9000年)。
与大多数的历史学家不同,我不准备对比印刷术发明前后的时代。印刷术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产生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廉价的资料,而不是像电报或者互联网那样改变了通信方式。这些量的变化也已被考虑在内。至于电子科技,我认为东西方的乘数应分别为1.89和2.5,这反映了2000年东西方分别可利用的计算机和宽带数量。电气技术在1900年前就对西方有所影响,因此我用了0.05的乘数;非电气技术在其他时期均有使用,所以我在东西方都使用了0.01这个乘数。因此,在2000年,西方的社会发展指数最高值很可能达到了250分,而东方则达到了189分;在1900年,西方达到了3.19分,而东方达到了0.3分;在公元前3300年左右,西方的分值就达到了社会发展指数的最低要求,即0.01分,而东方则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达到这一数值。
存在的误差
在上一节,我反复提到估计和猜想这两个词,这是因为要建立社会发展指数就不得不提到它们。这产生的结果之一就是没有任何指数是“正确”的,无论我们如何正确定义这个词。因此,要问我在计算社会发展指数时所得出的分值是否有误,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肯定有错误。真正的问题是:这些错误是大还是小?这些错误是否严重到扭曲了基本的历史,使得第四章至第十章的图表完全误导读者,因此这一整本书也就有着致命的错误?或者这些错误实际上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