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东方的周朝、秦朝,西方的亚述帝国和罗马帝国(第8/20页)

不管原因究竟如何,森纳赫里布的胜利给他带来了一个严酷的新现实:每次亚述获胜就产生了新敌人。当提格拉·帕拉萨在公元前8世纪30年代早期吞并叙利亚北部时,大马士革和以色列联合反对他;当亚述王撒缦以色在公元前722~前732年间征服大马士革和以色列时,犹大王国就成了前线;在公元前701年犹大王国灭亡后,埃及就面临威胁了,所以在公元前7世纪70年代,亚述占领了尼罗河流域。最后亚述人发现埃及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远了。10年后亚述人从埃及撤兵,前线都出现了问题。摧毁北方劲敌乌拉尔图后,他们就常受到高加索毁灭性的袭击;击溃南方劲敌巴比伦后,他们开始与东南方的伊勒姆作战;在公元前7世纪40年代战败伊勒姆后,居住在扎格罗斯山脉的米底人成了威胁,而且他们使巴比伦恢复了实力。

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在他的著作《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中说:在过去的500年中,战争迫使欧洲国家过度扩张,削弱了它们的实力,导致最后垮掉。尽管达到了高端统治模式,拥有巨大的收入、专业化的军队和官僚体系,击败了所有对手,最终亚述帝国作为过度扩张的典范而难逃垮掉的厄运。到公元前630年,亚述全部撤兵。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伦组成的盟军洗劫了尼尼微并分割了帝国。

亚述帝国的突然崩塌导致了第四章中的情况再次发生。军事动乱使以前处于外围的民族有机会成为文明核心。米底借鉴了亚述的机构和政策,巴比伦再次成为强国,埃及试图在黎凡特重建帝国。分割亚述领土的争斗也促进了它们的扩张。米底的中央集权使另一个外族,即伊朗西南部的波斯变得强大。在公元前550年,波斯诸侯居鲁士推翻了米底。米底的派系斗争为他铺平了道路。(米底国王先前曾逼迫一位将领吃他自己儿子的肉,之后他又愚蠢地把攻打居鲁士的军队派给了这位将领。该将领之后叛变,军队垮掉,居鲁士顺利接手。)

像先前的亚述国王一样,波斯统治者认为他们是由上帝委派的。他们的家族阿契美尼德代表着与黑暗和邪恶斗争的光与真理之神——阿胡拉·马兹达。他们相信其他民族的神灵看到他们的正义性后也希望他们获胜。因此,当居鲁士在公元前539年夺取巴比伦时,他(表面上真诚地)说这样做可以让那些被巴比伦腐败统治者压制的神灵得到释放。他随后把巴比伦人在公元前586年抓来做俘虏的犹太人送回了耶路撒冷,希伯来《圣经》的作者也对居鲁士的自命不凡有所证实。他们相信自己的神,认为居鲁士是“我的牧羊人……我的救世主……我抓住他的右手来征服其他国家”。

居鲁士率领他的军队到达了爱琴海和现在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远地区。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征服并统治埃及。接下来发生的事与司马迁讲的那个故事一样离奇,最后在公元前521年,他的远房亲戚大流士继承了宝座。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冈比西斯做了一个梦,误以为他的兄弟司美尔迪斯想谋反,于是他派人暗杀了司美尔迪斯。有个牧师也叫司美尔迪斯,且和死去的司美尔迪斯长得一模一样。这个牧师假装是真正的司美尔迪斯,继承了王位。冈比西斯发现这件事后,尽管有些害怕,但还是骑马赶回王宫说出了真相(谋杀兄弟的事实),但因不小心刺伤了自己的大腿而去世。与此同时,假司美尔迪斯也因没有耳朵而被他的妻子识破(假司美尔迪斯在早期因受刑罚而被削了耳朵)。于是7名贵族杀了假司美尔迪斯,并开始争夺王位:每人带着马到指定地点,谁的马在太阳升起时先叫,谁就成为国王。最后大流士赢了(事实上他作弊了)。

值得一提的是,事实证明这是选国王的好方法。[4]大流士很快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成为新一代的提格拉·帕拉萨。他向全国3000万人征税,将收入最大化。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人称大流士是一个商人……他尽可能谋利。”

大流士来到了社会发展已复苏的地中海沿岸。到公元前500年时,商人不再为宫殿和庙宇服务,而为自己谋利,促进了经济发展。商人将海运成本降低,通过船运输奢侈品及食品等大宗货物来谋利。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安纳托利亚西部的吕底亚人开始铸币。到大流士统治时,铸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快了商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到公元前400年,平均每个希腊人要比他们三个世纪前的先辈多消费25%~50%。房屋更大,饮食更多样,人们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