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后来居上:东方领先的世纪(第5/23页)

公元前3100年后,上埃及的物质文化迅速向尼罗河流域传播。几千年前随着农业的发展,乌鲁克文化在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传播,和乌鲁克文化的传播方式一样,下埃及人可能仿效了(或是自愿,或是不得不以这种方式与之竞争)上埃及的生活方式。有明显证据表明,组织成国家的上埃及比以村庄为基础的下埃及发展得更快,政治统一含有一些南方征服北方的意味。

公元前3500年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进行扩张,公元前3300年,上埃及也进行扩张,两者虽然有很多相同之处,却有着不同的结果。首先,当那尔迈/美尼斯/蝎子王于公元前3100年征服下埃及的时候,乌鲁克的扩张突然终结。乌鲁克城被烧毁,很多刚刚发展起来的有着乌鲁克式物质文化的地区也被遗弃。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个谜。公元前2700年左右,象形文字开始记录更多信息时,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分裂成了35个城邦,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神圣的国王,那时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始称呼自己为苏美尔人。因为乌鲁克管理松散,统一的埃及成为主要的西方核心地区。

为什么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展不同,这仍然无法解释。可能因为埃及只有一条河流和三角洲以及一些周围都是沙漠的绿洲,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两条河流、很多顺畅的支流,周围还有很多山丘,这使得埃及比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更易征服。也可能是因为那尔迈比乌鲁克国王做了更明智的决策,这个国王的名字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也可能是因为某些其他关键因素。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埃及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苏美尔国王宣称自己像神灵,而埃及国王宣称自己就是神灵。电影和电视剧《星际之门》改编自冯·丹尼肯的书,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那尔迈一行人是真正的太空人,而乌鲁克国王只是太空人的朋友。虽然这个解释引人注目而又直接易懂,但是没有任何证据,很多人认为,事实上法老(埃及国王的称号)在提升自己的神圣形象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自我神化是疯子的行为,在5000年前也不是容易的事。那这些国王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尔迈和他的朋友没有给出任何解释(神灵是不需要自我解释的),根据后来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我们有了最佳线索。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征服了埃及,宣称自己是法老。在和他的将军争夺权力的时候,他发现传播一个谣言很有用,这个谣言就是,他也是神灵,就像之前的法老一样。几乎没有马其顿人去认真核实这个谣言,这为亚历山大增加了筹码。当他的军队到达现在巴基斯坦的地方时,他召集了10位当地的智者,并命令他们回答他提出的最深奥难解的问题,违者处死。当轮到第七位智者时,亚历山大问:“一个人如何变成神灵?”这位哲学家很简单地回答道:“做一件凡人无法完成的事。”很容易想象,亚历山大假装搔头不解:最近有人做了凡人无法做到的事吗?答案非常明显,他可能已经告诉自己了:是的,那就是我。我刚刚推翻了波斯帝国。没有凡人可以做到。我是神,所以当我的朋友反对我时,我杀死他们不应该感到不安。

事实也可能是亚历山大和他的支持者编造了整个故事,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看,故事的真假没有公元前4世纪20年代的这个现象重要:一个国王宣传自己是神的最好方法是展现非凡的军事威力。对于3000年前这是不是已经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只能进行猜测,但是在统一尼罗河流域这件事上,蝎子王、那尔迈或者美尼斯的确做到了人们所认为的凡人做不到的事。可能将一个神圣的国王和一位伟大的征服者结合在一起能让自我神化听起来更可信。

这也不是法老唯一成功的政变。上埃及的首批国王们肯定发展了乌鲁克式的管理技能,也就是让人们向他们提供资源,让人们接受中央管理,但是法老们从整个尼罗河流域吸收了当地精英,让他们担任管理者。法老们在孟菲斯建造了一座新的都城,颇具策略性地将其建在上埃及和下埃及中间,让地方贵族加入他们。法老们在孟菲斯分配恩惠,小贵族对这个政体有所贡献,法老们给予他们一些奖励,让他们继续巩固这个体系。当地的领主从农民身上榨取税收,在让农民能勉强生存的情况下,他们尽可能多地征税,然后将收入上交,以此换取法老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