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方领先的世纪(第20/22页)

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人们转而发展农业都与金属武器的出现有关——公元前1500年在朝鲜出现了金属铜,公元前600年在日本出现了金属铁。就像欧洲的考古学家争论究竟是推力因素还是拉力因素结束了波罗的海富足的采集社会那样,一些亚洲学者认为武器来自那些带来农业的入侵者,而另一些亚洲学者则认为由于采集社会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农业和金属武器突然变得具有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500年,稻田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岛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农业发展在日本最大的岛屿本州岛受到了挫折。又过了1200年,农业才在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发展起来,这里食物采集的机会尤其多。但是最终,就像西方一样,东方的农业活动完全替代了采集活动。

烧煮和烘烤,头颅和坟墓:东西方的其他不同之处

我们该如何弄懂这一切?当然,西方和东方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人们的饮食还是他们敬畏的神灵。没有人会把贾湖当成杰里科。但是巨大的文化差异是否能够解释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世界?这些文化传统会不会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

表2-1总结了这些证据。我想,主要说明了三点。第一,如果一万年前在侧翼丘陵区建立的文化(由这个文化发展出了西方社会)确实比东方文化在社会发展方面更具有潜力的话,我们就应该能够从表2-1中看到东西方存在的一些巨大差异。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看到。事实上,东西方发生的事情基本一样。西方和东方都驯养了狗,种植了植物以及驯养了大型动物(这里我所说的大型动物指的是体重超过100磅的动物)。它们都见证了“成熟”农业(指的是高产量、高强度的体系,有完全人工种植的植物,以及财富和性别等级)的发展,以及大型村庄(指的是超过100人的村庄)的兴起,并且在两三千年之后,发展成了城市(人数超过1000人)。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建造了精致的建筑和堡垒,发明了原始的文字系统,在陶壶上绘制漂亮的图案,建起了巨大的坟墓,崇拜祖先,用人类当祭品,并且逐渐扩展了农业生活方式(起初是缓慢的扩展,2000年后加速发展,最后甚至完全取代了最富足的采集者)。

第二,东西方发生的事情不仅相似,而且发生的先后顺序也差不多。我已在表2-1中用连线表示。图中大部分直线的斜度都是差不多的。西方先开始发展,大约2000年后,东方也开始发展。这有力地表明了东西方的发展遵循同一个文化逻辑,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同样的原因产生同样的结果。唯一的区别在于西方比东方早2000年开始这个过程。

第三,我的前两个观点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总有例外的情况。东方比西方早至少7000年开始制造陶器,也比西方早1000年开始建造大型坟墓。另一方面,西方比东方早6000年建造大型圣坛。如果有人认为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东西方的文化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巨大的文化差别能够解释西方得以统治世界的原因,那么他就要解释为什么陶器、坟墓和圣坛的意义这么重大,而那些认为这些并不太重要的人(比如说我自己)就需要解释为什么东西方会分道扬镳。

对于陶器这么早就出现在东方的原因,考古学家大都达成一致看法:因为东方的食物使煮食变得非常重要。东方人需要能放在火上的容器,因此也就很早地掌握了制造陶器的技术。如果这个观点正确的话,我们不应该关注陶器本身,而应该问问是否是烹饪上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或许西方人的烹饪方法会留住更多的营养,因此造就了更加强壮的人民。不过这个观点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骨骼研究表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的生活都很暗淡: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将此时的生活描述为贫穷、肮脏和物资缺乏。在东西方,农民都缺乏营养,身材矮小,背负重担,一口坏牙,而且寿命很短;在东西方,农业的发展都逐渐改善了人们的饮食;在东西方,最终都出现了了不起的烹饪技术。东方人对煮食的依赖只是其中的差异之一,但总体说来,东西方营养方面的相似点还是远远大于它们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