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9页)

5.有些人是冲着重量级文物来的,看不到想看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不会来了。 

6.禁止三种人参观,便于灵活掌控,看谁不顺眼,找个理由,不让他进馆就是了。 

7.严禁携带“四品”入馆,类似于飞机场的安检规定,参照空中管制条例执行,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违者拒绝入馆,强行闯馆者,扭送公安机关。 

8.增添通风设备,是把双刃剑,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会使儿童和老人伤风感冒。这样的话,相当一部分人会自动放弃参观。 

9.增添保安和警力,也是双刃剑。据心理学家研究,许多人一看见大盖帽就紧张,看见电子眼也紧张,这又可以排除掉一部分人。 

10.有些人本来就是来凑热闹的,买了旅游工艺品,不让他们往馆里带,他们也就不会进馆了。 

听了馆长的批讲,与会的同志们都乐了。好啊,馆长使用了“排除法”,排除了这么多人,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馆长真是太有才了,太会当领导了。于是,大家纷纷鼓掌,把热烈的掌声献给了馆长。 

馆长笑道:“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样吧,申请一笔资金,编一本书,发给大家。书名就叫“××市博物馆应急预案”。望大家认真学习,加强领会,落实到位。” 

一周后,博物馆的同志们,都拿到了《××市博物馆应急预案》。书印得很厚。馆长接受了电视台的专访。馆长在电视里说:“我们的应急预案,相当于一部中篇小说了。” 

馆长把这部“中篇小说”存进了馆内的玻璃展柜。每逢有同行来取经,馆长总要隔着玻璃展柜,指着“中篇小说”,滔滔不绝。 

只是进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少了。不久,就没人来参观了。人们从不同途径得到了这本“中篇小说”,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读得津津有味。

职业临时工

“这事儿,就是临时工干的。现已查明,这事儿就是临时工干的。想见见那个惹事儿的临时工?对不起,他已在上个月辞职了。当然,不是我们让他滚蛋的,是他自动滚蛋的。”

金生混进了新闻发布会的会场。台上有人正对着麦克风讲话。

“请允许我说句实话。临时工确实是惹事儿的祸包,是全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没办法,临时工就是这个素质,怎么教育都提高不了他们的素质。是不是?报上已经登过了,临时工肇事的事件已经不是一起两起了。野蛮执法的是临时工吧?粗暴回应媒体的是临时工吧?公文造假的又是临时工,锦旗上出现错别字的责任者,还是临时工……我说的没错吧?也许,你们会问,为什么把脏水全都泼到了临时工身上?为什么出了事故,总是有临时工救场?是的,我承认诸位的怀疑或许有道理。但是,我请你们注意,街上开店的人,开公司当老板的人,哪个是体制内的正式工?说到底,他们也是临时工!既然,可以自己挂牌当老板,为什么就不能混进单位当临时工?诚然,许多单位的急难险重的任务,都是由临时工来完成的。因此,出了事故,临时工不承担责任,谁承担责任?”

人们交头接耳,似乎认同了新闻发言人的说辞。现在,各行各业的效率都很高,一旦出了事故,新闻发言人很快就会出来解释。目的就是要澄清老百姓的糊涂认识,特别是网民的质疑,让责任者水落石出。

为了找工作,金生每天都在关注新闻媒体。近两年,总是有事故,总是拿临时工说事,原因都是临时工。每次出了事故,在取证调查的同时,新闻发言人都要出来说话,给全社会败败火气。当然,金生心里知道,临时工不过是替罪羊。像许多人那样,金生渐渐地表现得麻木了。

然而,人才市场并未麻木。他们看准了巨大的商机: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欢迎临时工,都在大量使用临时工。

金生已经不止一次往人才市场跑了,人才市场的人,不断地忽悠着那些想找工作的人。“临时工,干不干?干的话,就签劳动合同。”

说实话,“临时工”这个概念,金生是下了一番功夫才弄明白的。从法律上说,“临时工”是一个并不合法的词,相关的法律早就明确规定,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就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正式工。可眼下找工作,能和人家“理论”这些吗?能和人家讲法律条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