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若干礼制与王朝品位结构的一元化(第18/18页)

(68)李毅:《美国教科书里的中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69)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页。这个论点遭到了若干大陆学者批评,他们认为,新中国“宣告了‘王朝循环论’的历史终结,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金春明主编:《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70)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中文版序言。

(71)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第17-18页。虽然法国的沙义德不同意这一说法,说是欧洲历史也有连续性(引自李零:《传统为什么这样红——20年目睹之怪现状》,互联网,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660634&PostID=9581630)。但西方历史的连续性,终究不能跟中国相比。

(72)余英时:《关于中国历史特质的一些看法》,收入《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39页,第146-147页。

(73)罗素:《权力论:新社会分析》,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29页。

(74)余英时:《十字路口的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75)参看拙作:《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吴宗国主编)第三章《变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6)西方人的“政治文化”概念指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我所使用的“政治文化”,则指中国古代处于政治与文化交界面上的各种事项。“士大夫政治”则被定义为一种政治文化体制和模式,它同时体现在政治、制度和文化方面。参看拙作:《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