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块充满矛盾和差异的大陆(第13/15页)
像所有精明的商人一样,荷兰人喜欢用立字据的方式购买东西。1671年,他们用这种方式从霍屯督人那里买下了开普敦要塞周围的土地。这就意味着霍屯督人走上了绝路,因为他们一旦失去土地,就得向北迁入奥兰治河及瓦尔河地区,而那里的统治者正是他们的世仇布须曼人。似乎是上苍的惩罚,曾残忍地对待过霍屯督人和布须曼人的荷兰农民,后来也遭受了相同的命运。1806年,开普敦被英国人占领,随后布尔人迁往北方。他们曾多次故伎重演,直到1902年,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治邦这两个布尔人的独立共和国最终被英国人吞并。
整个三角形地区最重要的港口是开普敦,但在丰富的金矿和其他矿藏方面,沿海都无法与内地相比。这片内陆是一片高原,点缀着一些被称作“丘陵”的小山。高原的西面与大西洋相望,中间隔着一片台地。东面与印度洋之间,隔着马托波山和德拉肯斯山脉等其他山脉。
这些山脉没有冰川,所以整个地区河水补给都要靠降雨。结果是,这些河流冬季和雨季汹涌湍急,夏季则干涸见底。在入海之前,高山挡住了这些河流流向海洋(纳塔尔的河流则例外,因而纳塔尔是目前组成南非联邦的不同国家中最富裕的一个),所以不可能成为通向内陆的贸易路线。
为使内陆腹地通向海洋,已修建了很多铁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重要的一条铁路是从比勒陀利亚到葡属东非迪拉果阿湾的洛伦科马魁斯之间。大战后,又修通了前德属西南非洲的斯瓦科普蒙得和卢得立次的道路。德属西南非洲如今是南非联邦的托管地,现有铁路向北到达坦噶尼喀湖,然后乘船渡过该湖,再坐另一趟从这里出发的火车前往桑给巴尔。这一地区和中非现在正在开展一场名副其实的修建铁路的竞赛。
去往北方的旅行者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穿越卡拉哈里沙漠,这段旅途特别辛苦。等过了沙漠,又得穿越罗德西亚的丘陵地区。罗德西亚因塞西尔·罗兹的名字而得名,塞西尔·罗兹是历史悠久的英国南非特许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英国治下的统一南非的最早指挥者之一。如今,这个梦想已部分实现。不同的特许公司、前布尔人共和国以及卡菲尔人和祖鲁人的国家,现在都被纳入了1910年成立的南非联邦。农村地区的布尔人的势力似乎渐渐超过了主要居住在城市地区的英国人的势力,他们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将决定这两个竞争对手中谁将成为统治力量。后来出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联邦议会设在开普敦,而政府所在地则设在前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比勒陀利亚。
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分别从西边和东边将南非联邦与大西洋和印度洋隔开,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是古葡萄牙帝国的残余,它们的面积之大在葡萄牙现存的殖民地中是少见的。可是,它们却没有被很好地治理,迟早会被更强大的邻国吞并。由于粮食价格低于从前,而畜牧业几乎完全停顿了,南非已不再开垦新的农田和牧场。如果时局恢复常态,这两个葡萄牙的殖民地将被轻而易举地兼并。现在,南非正在形成一个既非荷兰人也非英国人的新的种族,他们是纯粹的南非人。它的土地肥沃,铜矿、煤矿、铁矿等资源十分丰富,很可能像美国那样发展,只是规模不大。
莫桑比克海峡的另一边的马达加斯加岛,面积23万平方英里,比它的宗主国法国还要大。人口约400多万,岛上山川连绵,东部面对盛行风。该岛盛产原木,这些原木从塔马塔夫港出口。其他的出口产品是皮革、橡胶和硬树脂。该地有铁路与首都塔那那利佛相连。
马达加斯加的居民不像黑人,而更像是马来人。由此看来,马达加斯加在很早的地质时期就和非洲大陆分开了,因为在该岛上很难发现非洲的动物。
马达加斯加以东有两座小岛——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在前往印度的商路必须绕道好望角的时期,它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毛里求斯曾是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蔬菜、淡水供应站,现属英国。留尼汪归法国人所有。
还有一些其他岛屿,在地理上属于非洲。我已经提到过的圣赫勒拿岛以及在大西洋位置更北一些的阿森松岛,是供煤站和海底电缆站。佛得角群岛是葡萄牙的属地。该群岛位于毛里塔尼亚海岸以西几百英里的地方,现由毫无价值的西班牙里奥德奥罗殖民地占据。加那利群岛属西班牙。葡萄牙人拥有特纳里夫岛及其首府圣克鲁斯,以及该岛著名的火山,还占有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这一带还有圣布兰登岛,在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诚实的船长都确信有这个岛,就像我们对乘法运算表深信不疑一样。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个岛究竟在何处,因为一旦有船只从附近驶过,它就沉没入海,等造访者离开后,它又重新露出水面。对一个非洲岛屿来说,它这样做很有先见之明,因为这是它逃避西方列强占领的唯一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