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连接古亚洲和新欧洲的纽带(第5/5页)
迈锡尼遗址坐落在附近,纳夫普利翁是伯罗奔尼撒半岛著名的港口城市。这个城邦于公元前5世纪被毁。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迈锡尼甚至比雅典和罗马具有更直接的重要意义,因为就是在这里,人类的文明首次登上原始的欧洲海岸,而那时候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没有开始。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情形,就请看看巨大的巴尔干“手掌”从欧洲伸向亚洲的那三条半沉没的“手指”。这三条手指般的山脊是由一些岛屿构成的。这些岛屿大部分属于希腊,只有爱琴海东部的几个小岛被意大利占据,它们至今仍属于意大利,因为没有别的国家愿意为遥远的大洋中几块毫无价值的礁石开战。为方便起见,我们将这些岛屿分为两组,即靠近格雷西亚海岸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和靠近小亚细亚的斯波拉泽斯群岛。这些岛屿,就像圣徒保罗已经知道的那样,彼此之间相距很近。于是,它们就成为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西传到欧洲的桥梁。由于受到居住在爱琴海诸岛上的早期亚裔移民的影响,这些文明已经显著地“东方化”了。当它们最终以那些形式到达迈锡尼时,迈锡尼本应该像后来的雅典那样,成为古希腊世界的中心。
这何以没有成为现实?我们无法知道。就像我们不清楚为什么马赛——这个雅典理所当然的继承者,地中海的新任霸王——竟然被迫将这莫大的荣誉拱手让给一个后起的小村庄、时代的暴发户——罗马。迈锡尼昙花一现的辉煌以及突然的衰落将永远是个谜。
也许你会提出反驳,因为我讲的这些都是历史而不是地理。但是,在希腊,就像在其他古老国度一样,历史与地理交织在一起,无法将它们分开讨论。而且,从现代观点看来,希腊只有很少的一点地理值得介绍。
科林斯地峡被一条运河贯穿,但是这条约有3英里长的运河太浅又太窄,大型船只无法航行。希腊由于同土耳其(还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单独或共同)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它的疆域几乎扩大了一倍。但是,它又在它的霸主梦想中低估了土耳其人的战斗力,又丢掉了新领土的一半。现代希腊人仍和他们的祖先一样,随时准备走向大海。他们那面蓝白相间的国旗(这是1821年希腊重获独立时,第一任国王采用的这种古代巴伐利亚人使用的颜色)在地中海上到处可见。甚至偶然在北海和波罗的海中也可见到它的踪影。不过,那些希腊船只可不像英国诗人济慈所描写的希腊古瓶那样优美高雅,它们以懒散和肮脏而闻名。
还要补充几句,希腊还盛产无花果、橄榄和无核小葡萄干,并向那些喜欢这些美味的国家出口。
希腊能如她的人民所热烈期盼的那样,重获昔日的光荣吗?也许可能吧。
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它先后曾被马其顿人、罗马人、哥特人、汪达尔人、赫鲁利人、斯拉夫人所蹂躏,被诺曼底人、拜占庭人、威尼斯人和那些罪行罄竹难书的十字军恶棍征服,并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又几乎被阿尔及利亚人赶尽杀绝,并险些被新移民同化;还被迫在土耳其人统治下,长达整整四个世纪之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又被协约国军队当作后勤供应基地和战场——这样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而要让它恢复元气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希望,虽然对希腊而言,伟大的希望是如此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