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英国革命(第5/6页)
整整两代人为实现这样的安排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不过斯图亚特王室显然没有从老国王的悲剧中吸取教训,而且恶习难改。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继位。他虽然性格温和,却是个无能之辈。他天性的懒惰,与生俱来的追求安逸的本性,加上能够对所有人撒谎,使他暂时避免了与自己的臣民发生公开冲突。1662年,他通过了《统一法案》,将全体不信奉国教的神职人员清除出各自的教区,彻底摧毁了清教徒的势力。1664年,查理二世又通过了所谓的《秘密集会法令》,以流放西印度群岛作为威胁,试图阻止不信奉国教者出席宗教集会。这看起来又回到了“君权神授”的老路。人民开始流露出过去众所周知的不满现象,议会也在为国王提供资金的事情上碰到了很大的困难。
既然无法从一个心怀不满的议会手中得到资金,查理二世便私下从他的近邻兼表兄,法国的路易国王那里借款。他以每年20万英镑的代价出卖了他的新教盟友,还暗自得意地嘲笑着议会的那些可怜的傻瓜。
经济上的独立,一夜之间使查理国王对自己的力量有了很大的信心。他曾在自己的天主教亲戚中流亡了很多年,对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免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或许,他能使英国回归对罗马的信仰。于是,查理颁布了一项《赦罪宣言》,取消了那些压制天主教徒与异教徒的旧法令。这一行动正好发生在查理的弟弟詹姆斯成为了一名天主教徒的时候。所有这一切不免让人们产生怀疑。他们开始担心这是教皇策划的又一个可怕的阴谋。一股新的骚动正在岛上悄悄蔓延。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阻止内战的再次爆发。因为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国王专制,还是天主教信仰,甚至是“君权神授”,都比同一民族同胞之间自相残杀要好。然而另一群人并没有这么宽厚,他们是大家都害怕的异教徒。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教义,他们的领导者是那些不愿看到绝对王权重来的位高权重的贵族们。
在此后10年的时间里,这两大阵营一直相互攻击,并逐渐发展成为两大党派的对峙。其中之一被称为“辉格”党,代表反抗国王的中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得到这个可笑的名称,是因为在1640年的时候,苏格兰长老会的教士带领了许多辉格党人或赶马人进军爱丁堡反对国王。另一派叫“托利”党,“托利”原用于称呼爱尔兰反王室人士,现在用来指国王的支持者,颇具讽刺意味。虽然辉格党与托利党针锋相对,但双方都不愿挑起事端。他们都耐心地等到查理二世终老天年,安静地死于床上,并且也允许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于1685年继承他的哥哥的王位。然而,詹姆斯先是设立一支“常备军”(这支军队将由信奉天主教的法国人指挥),将国家置于外国干涉的严重危险之下;又于1688年颁布第二个《赦罪宣言》,命令所有的英国国教教堂都要宣读这项法令。这时,他的绝对权力已经超出了一个合理的界限。这条界限是只有那些最受欢迎的统治者在极其罕见的情形下才可以超越的。人们开始公开地流露不满。7位主教拒绝服从国王的命令,被指控犯了“叛国诽谤罪”送上了法庭。可当陪审团大声宣布被控者“无罪”时,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掌声与喝彩。
正巧在这个不幸的时刻,詹姆斯(他在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信奉天主教的摩德纳伊斯特家族的玛丽亚为妻)喜得贵子。这意味着王位将由一个天主教孩子来继承,而不是他的新教徒姐姐玛丽或安娜。人们对这个新生王子的来历产生了怀疑。因为玛丽亚年岁已大,看上去不会生儿育女了。这完全是一个阴谋,是用心险恶的耶稣会教士将这个身世离奇的婴儿偷偷带进皇宫,好让未来的英国有一位天主教君主。一时间流言沸沸扬扬,越传越离谱儿。看起来似乎另一场内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来自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一位德高望重人士联合给詹姆斯的长女玛丽的丈夫、荷兰共和国的首脑威廉三世去信,邀请他来英格兰,将这个国家从一个合法但一点儿也不受欢迎的君主手中拯救出来。
1688年11月15日,威廉在图尔比登陆。由于不希望让自己的岳父成为另一个殉教者,于是帮助他安全逃到了法国。1689年1月22日,威廉召开议会会议。同年2月23日,威廉和他的玛丽一起继任英国国王,终于挽救了这个国家的新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