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英国革命(第4/6页)
当斯图亚特王朝宣称他们有权不顾职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时候,英格兰人民被激怒了,英国的中产阶级利用下议院作为他们反抗王室滥用权力的第一道防线。国王不但拒绝让步,反而解散了议会。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查理一世实行独裁统治。他强行征收一些被大部分英国人认为是非法的税收,他随心所欲地管理着不列颠,把国家当成他自己的乡村庄园来管理。他有许多得力的助手,并且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不乏敢作敢为的勇气。
很不幸的是,查理不仅未能尽力争取到自己忠实的苏格兰臣民的支持,反而陷入与苏格兰长老会教派的斗争旋涡。由于急需用钱,虽然很不情愿,查理还是不得不再次召集议会。会议于1640年4月召开,与会者怒火中烧,争相做抨击性的发言,最后终于乱成一团。几个星期后,议会再次被解散。同年11月,一个新议会组成了。可这个议会甚至比前一个更加强硬。议员们现在已经明白,议会最终必须解决的是“神圣君权的政府”还是“议会的政府”的问题。他们对国王的主要顾问官发起攻击,并处死了其中的6个人。他们强硬地宣布了一项法令,该法令规定未经他们的同意,国王无权解散议会。最后,在1641年12月,议会向国王提交了一份《大抗议书》,详细陈述了人民对他们的统治者的种种不满。
1642年1月,查理悄悄离开了伦敦来到乡村,希望在那里寻找自己的支持者。国王和议会双方各组织了一支军队,准备在君主的绝对权力和议会的绝对权力之间,决一死战。在这场斗争中,英格兰势力最强的宗教派别,即所谓的清教徒们(他们是英国国教徒,尽了最大的努力来纯洁他们的教义),很快走到了最前列。一支清教徒组成的“虔诚兵团”由著名的奥利佛·克伦威尔率领。他们凭借严明的纪律及对神圣目标的坚定信念,很快成为了反对派阵营的榜样。查理的军队两次被击败。在1645年的纳斯比战役失败之后,国王狼狈逃到苏格兰,却很快被苏格兰人出卖给了英国。
接着是阴谋和反抗时期。苏格兰长老会发生了叛乱,反对英格兰清教徒。1648年8月,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盆地激战三昼夜之后,结束了第二次内战,并攻占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与此同时,克伦威尔的士兵们早已厌倦了不切实际的谈论,不愿在宗教辩论上浪费时间,他们决定自己采取行动。他们冲进议会,除掉了议会中所有不赞成清教徒教义的人。于是,旧议会剩下的其他代表控告国王犯了严重的叛国罪。上议院拒绝参加审判,因此一个临时成立的特别审判团判处国王死刑。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神情平静地从白色大厅走上了断头台。那一天,神圣的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第一次处死了一位未能对自己在现代国家中的地位做出正确理解的统治者。
国王查理被处死后的那段时期通常被称作克伦威尔时期。这位开始并不合法的英格兰独裁者,于1653年被正式推为护国公。在他统治的5年间,他继续奉行伊丽莎白女王广受欢迎的路线。西班牙再度成为英格兰的主要敌人,向西班牙人开战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神圣大事。
英国的商业和商人的利益被置于最优先考虑的地位,最本质的新教教义得到了切实的维护。在维持英格兰的国际地位上,克伦威尔是成功的。然而在社会改革方面,他却遭到惨败。毕竟,世界是由许多人共同组成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极少一致。从长远来看,这似乎是一种明智的准则。一个仅由少数人组成,由少数人领导并为少数人服务的政府是不可能长久生存的。在反击国王滥用权力的行动中,清教徒是一支代表进步的正义力量,而一旦作为英格兰的绝对统治者,他们的严苛的信仰原则确实让人无法忍受。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他严厉的统治已经使得斯图亚特王朝不费吹灰之力就复辟了他们的旧王朝。事实上,流亡的王室成员受到了人们“救世主”般的欢迎。在他们眼里,温和的清教徒们的虔诚枷锁和查理一世的暴政同样令人难以忍受。只要斯图亚特王室的接班人愿意忘记他们不幸的已故父辈所一再坚持的“神圣君权”,承认议会在统治国家方面的至高权力,人们还是愿意做忠诚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