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统一政府之堕落【东汉兴亡】(第3/5页)
汉初宰相皆列侯为之,此皆相互戮力以争天下者,在当时亦为皇帝之私人也。故御史人夫为副丞相,而御史有中丞,得治王宫之政令。此犹周礼天官冢宰,其属官得统及皇帝内廷。此非古人立法之善,乃系当时“王室”与“政府”公私性质不分明也。【此皆所谓“朕即国家”,遗迹其去封建时代未远也。】及武帝以下,宰相始由士人特起,渐有其尊严之地位,【此由宰相一职之意义言之。】而与王室亦渐分离。【此由贾谊敬礼大臣之论,及于公孙弘起徒步以经术为相,大开东阁,延宾客贤士以与天子内廷侍从诸臣议论政事相往复,实为宰相地位在意义上之一种变迁也。又按:汉制,丞相谒见,天子御坐为起,乘舆为下;有疾,天子往问;(均见翟方进传注。)薨则车驾往吊。其制不知起何时,似汉初并不尔。】
而王室不得不仍有其私臣,【武帝初,严助、朱买臣等皆以侍中贵幸用事,得与闻朝政。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恃等加官(即兼差),汉代所谓“中朝官”者,皆是武帝以之与外朝大臣辩论政事,盖此辈犹为皇帝之私人秘书也】
于是遂有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之制,【此制始武帝末年,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盖由新帝年幼,(昭帝。武帝又杀昭帝生母,恐其居中用事。)宰相地位渐隆,与王室阕系断疏,而宰相之威望则转不如前,(以多平地特起而非贵胄世袭,武帝用相亦率取其易制、天下务初不关决。)以外戚辅政,正以弥补此缺陷也。】
于是“中朝”、“外朝”判而为二。【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见刘辅传孟康注。)】霍光谓车千秋曰:“光治内,君侯治外”;时光为大将军,千秋为丞相也。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敞事前不预知,光谓:“此内朝事,【即王室自身事。】无关外朝也。”内朝诸臣之领袖以“大司马大将军”为号者,正见军人本为王室私属,今已由军人政府转变为士人政府,故军职不为外朝之丞相而为内朝之辅政。以外戚为之者,外戚有客观之尊严,而无世袭,以随新天子为转移,其事最少弊。又内、外朝既分,内朝用私臣,非宗室则必属外戚矣。
封王、【封建。】列侯【世卿。】渐次在政治上消失其地位,汉武以后的文治政府渐次形成,“王室”与“政府”渐次分开,【此亦中国政制史上一大进步。】而外戚却由此到他政治上地位。只要政治情态一时不变更,则外戚地位继续有其存在,故外戚擅政,已起西汉,而尤以武帝以后为甚。【崔骃疏:“汉兴以至哀、平,外加三十余,保全者四家而已。”东汉亦惟光武郭后、阴后,明帝马后无祸。所以不能惩前毖后,而覆辙相寻者,亦时代情态使然。】
西汉外戚略表:
| 西汉外戚略表 | |||||
| 吕后 | 吕产 | 吕禄(吕后诸子) | |||
| 武帝 | 窦婴(祖母窦太后诸子) | 田蚡(母王太后同母弟) | 卫青(卫后弟) | 霍去病(卫后姊子) | 霍光(霍去病弟) |
| 宣帝 | 史高(祖母史良娣弟。) | 许延寿(许后褚父) | |||
| 元帝 | 许嘉(许延寿子) | ||||
| 成帝 | 许嘉(许后父) | 王风(母王太后弟) | 王音(风从弟) | 王根(音弟) | 王莽(跟兄子) |
| 哀帝 | 傅喜(祖母傅太后从弟。) | 丁明(母丁太后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