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敦煌:神与人,哀伤与辉煌(第4/6页)

月神被彩云仙子救助人民的爱心所感动,便当即答应了。彩云仙子把魔盘藏在袖子中,回到了沙漠。她把魔盘放在沙地上,魔盘变成了一个月牙形的湖泊。看到自己的领地受到了威胁,沙魔王再次作法召集魔力,这次他的魔法失效了。黄沙每一次从沙丘上卷起,要掩埋湖泊时,就会刮起一阵神秘的风,把沙子吹回到沙丘。如今,风儿仍然在吹,月牙泉仍然静静地躺在沙漠中,而为了纪念这位很久以前从沙魔王手中救出善良百姓的仙女所建造的神殿也仍然屹立在此。看着茫茫沙海,我和芬恩口渴难耐,于是我俩急忙返回飞天宾馆,喝点冰啤,洗个热水澡。我俩都累坏了,天还没黑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雇了一辆出租车去了城边上的一座小小的白塔。敦煌是2100年前大汉王朝在河西走廊所建的四大重镇中最西边、也是最后一个要塞。除了肩负守卫大汉王朝西部边陲的任务,敦煌也因为位于丝路南北分支的交汇处而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经(丝绸之路)北路到此的旅行者中就包括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我们在武威已参观过保存着他的舌头的舍利塔。但是此处的这座白塔也与他有关。

传说鸠摩罗什来敦煌时骑着一匹白马,随后不久,马就病倒了。这匹马是鸠摩罗什忠实的伴侣,跟随他经历了千辛万苦。高僧千方百计想要挽回病入膏肓的爱马的性命,甚至睡觉都陪伴在马的身边。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某天晚上,白马似乎奄奄一息,它张开嘴对主人说:“其实我是西海的白龙,因为从你的家乡来这里一路上危险重重,我立誓要把你送到中国传播佛法。从此往前,一路平坦,沿途旅舍众多。我就不远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

一道炫目的白光闪过,等鸠摩罗什醒过神来,眼前只剩下白马的皮囊。为了纪念他伟大的坐骑,鸠摩罗什埋葬了白马的遗体,在上面建了一座白塔。看!它就矗立在那里,白粉刷过的砖墙在沙漠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铃儿在沙漠微风中叮当作响,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前来拜祭西海白龙。

参观过白马塔后,我们向西出城而去。除了城东的莫高窟古代佛教艺术,敦煌西边20公里外还有一处新景点——敦煌影视城,又名“仿宋沙州城”。1987年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时,摄制组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而成。

《敦煌》主要讲述了一位年轻人的一生。他参加科举考试后名落孙山,便来到敦煌,在西部边疆过着艰辛的生活。我们快到景点时,司机指着远处地平线上一条细细的黑线给我们看。不一会儿,那条黑线铺开,连成一片,遮蔽了正午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飞舞的黄沙,打在身上生疼。狂风把人们从自行车上吹落,连我们乘坐的小汽车都被刮下路基。即使躲在车里,我们的身上还是落满了沙尘。两个多小时后,风势渐小,虽然沙尘依然飞扬,能见度很低,但司机坚持慢慢地往前开动汽车。

敦煌白马塔

当我们终于到达影视城时,才发现这地方几乎空无一人。我们推开巨大的城门,买了门票,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就好像是两个穿越时空的神枪手。几匹马畏缩在一面土墙下避风,酒吧里空空如也,茶馆中也不见人影。我们沿阶梯登上城墙,眯起眼睛抵挡着飞沙。

从这里再往西就是古老帝国的边界。2100年前大汉王朝最初在敦煌设立军事要塞时,把长城又往西延伸了100公里,这样他们就无需三更半夜起床对付前来骚扰的小股蛮夷。我们从城墙上下来,朝着古老的边境方向前进。

因为时间充裕,不必急着赶路,所以我们决定中途再去参观另外一个地方。离开影视城15公里后,我们拐下公路,行驶两公里穿越无路可循的戈壁滩来到一条狭长的山谷边。我们从山谷边的停车场沿着阶梯向下,来到崖壁上的一组洞窟前,向下俯瞰便是党河。因为我们之前在敦煌东部参观过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所以,我们现在即将参观的这些洞窟被称为“西千佛洞”。

大门紧锁,我们便大声喊叫,由此引来了洞窟管理员。他把我们领进了办公室。负责人说这些洞窟不对游客开放,但他随即又卖给了我们门票,管理员这才把我们带回到洞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