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第3/3页)

今人所造仿古宝船

1406年郑和船队经过爪哇时,当地东西二王正在进行内战,东王被杀。郑和船队不了解这个形势,在原东王辖地进行贸易,西王士兵不分青红皂白,杀害了郑和船队官兵一百七十多人。面对这种情形,郑和并未立即兴兵对西王的军队进行报复。他问明对方是误杀后,把情况向永乐皇帝禀报。永乐皇帝责令西王谢罪,赔偿黄金六万两。西王以国力有限为由只赔了一万两。永乐皇帝也不再追究。他说:“对于远邦的人只要他认识错误就可以了,难道我是看重几个钱吗?”(“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宁利其金耶?”)这件事也体现了明王朝和郑和船队的宽容的胸怀。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明洪武

郑和庞大的船队,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没有占领别人一寸土地,没有掠夺别人一丝财产,更没有在别国派驻一兵一卒。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无偿馈赠当地国王、王室和大小首领以及佛教寺院以各色丝绸、瓷器、衣物、钱币、金银铜铁器皿等物。东南亚一些地区,甚至连建造寺庙的砖瓦、琉璃都是由郑和船队运来的。同时,郑和船队还与各地官方和民间开展互通有无的货物交易。中国输出瓷器、丝绸、茶叶、金属制品等,换回珠宝、香料、药材、珍稀动物等。货物交易,遵循公平的原则。一般是以物易物,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谈好后互相击掌表示成交,决不反悔。 郑和船队还向这些国家传播中国的技术,如历法、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医术、航海和造船技术等。

郑和每次出使回来,都有各国使者随船来华。如永乐二十年九月,郑和下西洋返回时,就有亚非16国的一千二百余名使臣乘郑和宝船来中国参观访问。有四位国王还亲自来华访问。其中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渤泥(今文莱一带)、古麻刺朗(今菲律宾棉兰老岛)三国国王都常住中国直至病逝。1408年渤泥国王病逝时,永乐皇帝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宋

至今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众中,还保留着对郑和下西洋的美好的记忆。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有“三宝庙”、“三宝垄”、“三宝山”、“三宝井”等纪念郑和的建筑。2004年,在庆祝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三十周年的纪念晚会上,吉隆坡皇宫戏剧院隆重上演了华巫双语大型歌舞剧《汉宝丽》,舞剧根据马来西亚经典名著《马来纪年》改编,讲述郑和护送明朝汉宝丽公主和五百随员到马六甲,与马六甲苏丹满速沙和亲的故事。这是很多关于这位伟大航海家温情记忆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