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13页)

出院后的沁婷一直住在卢海花家里调养。海花的歌唱得很好,被称为当地的百灵鸟,她和她的家人对沁婷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所以,直到沁婷离开这里,也没有搬回小学校住。

沁婷在不知不觉中喝完了鲜榨果汁,至少有三个服务员来问过她加还是不加,可见她们无事可做。沁婷没有加果汁,但是她也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难得在一个清静地方坐坐,而她这个人是不喜欢梳理往事的,可是今天有《梁祝》的引领,也就自然而然沿着思绪往下走了。其实这优美的令人心弦颤动的旋律,与其说是在咏叹两个人的情感,不如说是一代人的青春回顾。人这一生,不就是满怀欣喜的憧憬在现实面前撞个稀巴烂,最后化蝶了事——那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呢,大多数人化成了蛾子,自己都不愿意搭理自己。

借着探亲,沁婷再也没有回到村寨里去。走时她什么也没拿,所有的人都以为她很快就会回来,结果一走就没了音信,只收到她给学校墙体斑驳、窗架歪斜并且空空如也的阅览室寄来的两包书。

重新回到城里,多少有点事过境迁了,原来的朋友和同学都已经各就各位,哪个单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多余的位置,何况沁婷当时的心情是不愿意见到任何一个熟人。她轰轰烈烈地走,结果说不出任何理由地打道回府,身心都是灰溜溜的,哪有什么脸面去求过去的同学帮忙,她只想他们以为她一直都在山区教书,过着“悠然见南山”的日子。人不就是活一个面子吗?!

沁婷当过代课老师、文秘、家教等等,终不是长久之计。后来她看到一则招聘启事,是冰峰电器工业公司招聘推销员,主要推销电风扇,但是没有底薪,按销售额提成,不过每个月可以报一点车马费。这样苛薄的条件,沁婷也不得不将就,便去报了名。

商场的人说,什么冰峰电风扇?我们听都没听说过,那不是羊毛衫的牌子吗?幸亏还有人的脑子没锈住,说羊毛衫的牌子是雪莲。但总之商场的人说他们只销“钻石”和“华生”牌的电风扇,也不见得有多好卖,你就别凑热闹了。可是沁婷性格里有一种执拗的因子,她每天都到商场去,不管别人的脸多冷,她都是和颜悦色地说自己的电扇怎么好,怎么便宜。慢慢的人熟了,聊一些家常,好像成了一点情面,也就答应她拿一台两台来销。而沁婷每天泡在商场里,见到顾客最爱买什么样的电扇,也赶紧跑回公司当耳报神。譬如一种挂着吊灯的木页电扇,看上去又土又俗,可是那时的人,时尚一件东西多功能,恨不得买了一样东西却解决了无数其他问题,所以好销得很。冰峰厂也忙不及地做了这种吊灯电扇,还火了好一阵呢。

电器公司销售人员中有一个小伙子名叫伍云斌,倒是一个踏踏实实干活的人,但他永远踢不出前三脚,见到生人先自脸红,这么腼腆的人哪当得了销售员?沁婷觉得这个人不讨厌,便对他说,我们两个人搭伙干吧。伍云斌当然乐意,因为沁婷毕竟是学师范出身,善于表达,坚冰一样的局面她也有办法打开,云斌只要腿勤,紧跟其后地到公司提货,两个人就能配合得像演双簧一样。

本来,青年时代的沁婷对待爱情也有着万丈的豪情,梦想着自己的白马王子拨开众人让自己试水晶鞋,然后相拥策马远离人间烟火。可是经历了那一场身心的浩劫,她的心淡而又淡,只图能够平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而且她决心埋葬往事,不跟任何一个人提及。

沁婷和云斌结婚的时候,社会上已流行在酒店包上个多少多少围,新娘坐着小汽车大街小巷地绕圈子。他们当然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能力这样做,只是两家人以及亲戚和和气气地在酒家吃了一顿饭,如此而已。沁婷去烫了一个头,那时的人,结婚时都要去做头,可是没有谁做了就变漂亮的,全都是死死板板仿佛顶着满头的铁钩子,可是新娘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去冷烫或热烫。沁婷当然也不例外,烫完之后的样子傻傻的,倒比她平常的清汤挂面显得老气,穿了一件红外套,暗想着给自己冲冲喜。

沁婷的父母对云斌还是满意的,他们托关系给小两口找了一套一房一厅的住处,因为是底楼,黑暗潮湿得很,搭上情面,租金相当便宜,这已经算是天大的陪嫁了。云斌的父母都是工人,只觉得攀上了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