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心结(第4/5页)

“如此便好?”屈由更加摸不着头脑了,他回首看看身边低眉敛目的弟弟,难道只有他自己一人觉得奇怪吗?

屈伯庸咳嗽了一下,正欲说什么,屈原突然发声:

“父亲如无其他吩咐,原告退了。”

“嗯?呃,父亲,那由也告退了。”屈由一听,急忙跟了一句。

屈伯庸愣了愣,目光快速地掠过屈原的面上。

有那么一瞬间,屈由觉得父亲似有千言万语,但只是转瞬,屈伯庸便恢复了往昔的严肃,只是略略点了点头。

“去吧。”

兄弟二人自父亲书房走出来,缓步行在小园中。深秋的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鼻端全是清甜的桂花香气。深吸一口气,屈由不禁心情好了起来,好奇地看向弟弟:

“今次你怎地如此沉默,不像往日那般与父亲据理力争?”

屈原信手自园中折下一截翠绿的枝条把玩,慢条斯理地说:

“父亲老了,原既无力分忧,便只盼少添些烦扰。有些事,许是有他的道理吧……”眼中虽有深深的落寞,话中却只有平静。

屈由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只拍了拍他的肩膀。

行至小园门口时,屈原突然问道:

“那日拜托你找的药可曾找到了?”

屈由眯起眼睛端详着弟弟:“自是找到了。”

屈原伸手道:“太好了,快拿给我!”

屈由慢慢自怀中掏出一个牙白菱纹的药瓶,上面画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梅雀衔春图》。屈由犹豫了一下递给屈原,交代道:“这是以四种极为名贵的草药制成的蜜丸,虽不能根治痨症,但是亦可大大缓解。”

屈原感激地看了哥哥一眼,珍重地将药瓶放进了怀中。

屈由叹道:“这又是何苦?”

屈原对他明朗一笑:“何苦之有?”随后自小园偏门出去了。

傍晚时分,屈原快马加鞭来到了日前百戏班驻扎的地方,却已是人去场空。策马跑了数个来回,也不见一点戏班的踪影。良久,他独自站在空阔荒凉的土地上,只觉江水悠悠,怅然若失。

牵上马正欲离去,屈原忽然依稀见到不远处的林中有一座破旧的庙宇。他神色一亮,慢慢地向庙宇走去。

到了近处才发觉,那是一处已经废弃的寺堂,门匾之上依稀可见“山神庙”的字样,许久无人打理,积满了灰尘。屈原抬头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听到寺堂中传来隐约的动静,心下一动,便松了缰绳,拍拍马头。庙外正巧有几棵菩提树,虽然已是深秋,但依旧苍翠挺拔,马儿便闲闲在树下吃草。

屈原轻轻迈进院门,只见院中杂草丛生,尘封土积,院墙已残缺不全,墙上的山神图也因岁月侵袭,变得色彩斑驳、模糊不清。

果然,院中零散铺着几块草席,上面是简单破旧的被褥,一边还杂乱地放着表演的道具。屈原边走边留心观察,初见莫愁时《橘颂》舞的画面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直到那张熟悉的面具映入眼帘,回忆与现实终于找到了会合点。他轻轻地将面具拿起,手指在上面温柔地摩挲,只觉面具后的人儿又靠近了一些。

“放下!”一声娇叱突然响起。

屈原唬了一跳,手中的面具掉落在地上。抬头一看,正是莫愁与青儿立在殿门之前。莫愁穿了件寻常的素枝绿叶衣裙,长眉轻扬入鬓,眼似寒星,正定定地望着这里。

见到是他,二人不由一怔,青儿随即蹙眉戒备地说道:

“你在这里做什么?”

屈原忙施礼道:“两位姑娘见谅,在下前来为蒙大哥送药。”

莫愁冷淡地说:“不必了,我们自会为蒙大哥治病疗伤。公子的好意莫愁心领了,公子请回吧!”

屈原还欲说什么,莫愁却已转身走进了殿门。已是傍晚,她的身影沐浴在金色的落日余晖中,显得清瘦而萧索。屈原不觉心底一痛,轻唤一声:“莫愁……”

莫愁听到这一声,身形一震,但并未转身,只扬声道:

“殿中多女眷,不便相见,还请公子见谅。”说罢便与青儿一同将殿门关上了。

殿内一片忙碌,青儿煎药,莫愁带着小姐妹们在后殿收拾出一处干净暖和的地方,以做休息之处。打扫停当,几个小女孩便出门去取院子里的物件进来安置。很快便有一个女孩回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