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恩怨难分悲侠士琴箫合拍觅知音(第7/12页)

“那老家人说,不管主人是生是死,他的嘱咐还是要照办的。首先要知道你们祖孙确实的消息,是生是死,生养死葬,他都要替主人完成心愿,照顾你们。只可惜他向我们打听,我们却是不知。唉,雷大侠对朋友如此义气深重,我虽然不觉得特别奇怪,也是不禁为之感叹了!”陈石星冷笑道:“他这样关心我和爷爷,我也是感激莫名,不知应该如何报答他了。”

那舟子似乎没注意到陈石星的态度有异,继续说道:“最近我听到风声,说是雷大侠尚在人间,前几年他是在失火之后到外地去的,如今已回来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愿天佑善人,这是真的。”陈石星不由得又是心中冷笑:“昨晚我还见过他呢,但这个许多人心目中的‘善人’,却是和豪门鹰爪同在一起。”当然这件事情,他还是不便告诉这个舟子的,虽然这个舟子是他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小舟续向前行,到了宽阔的江面。江上有六七艘“渔鹰竹筏”,正在捕鱼,云瑚未曾见过,看得出了神。

“渔鹰”即是鸬鹚鸟,漓江的渔民善于训练鸬鹚鸟潜水捕鱼,故此唤作渔鹰。但见竹筏上一只又一只的鸬鹚。按照主人所发的讯号,一探头便钻到波心,当它们从水里冒出来时,嘴里已是衔着肥大的鲜鱼,跃上木筏,乖乖的献给主人了。云瑚笑道:“真是有趣,鸬鹚为什么不吃鱼呢?”

那舟子道:“它的颈上是套着铜环的,大鱼吞不下去,只能吃小鱼。你瞧,它的主人现在不是换了一条小鱼,让它吞食吗?”

那只鸬鹚,给主人献上大鱼,换来一条吞得下的小鱼,又心满意足的潜到水里去了。

云瑚说道:“你们渔民真是聪明,会训练鸬鹚捕鱼,这种鸟也真有用。”

陈石星淡淡说道:“我可不喜欢鸬鹚!”

云瑚瞿然一省,说道:“不错,它像是豪家所蓄的鹰犬,专欺负弱小的人,好换取主人的冷饭残羹。”

舟子摇了摇头,说道:“你这比喻可有点不伦不类,渔民怎能和豪家作比?”

云瑚笑道:“我只是就鸬鹚本身来说。对不起,我忘了鸬鹚是你们渔家的宠物了。”

陈石星忽地冒出一句话来:“但愿咱们不至于变成鸬鹚口中的鱼!”

舟子似懂非懂,点了点头,说道:“这两年渔税又加重了许多,我们做渔民的也真是有点害怕会像小鱼一样给别人吞下去呢。”

第二天小舟出了桂林县属,开始进入阳朔县境。朝阳透过红霞,两岸群峰都给映照得红艳艳的。彩云倒洒江面,水天一抹,天水相连,简直分不出是水是天。

过了两个浅滩,奇峰突起,舟子指着一座形如紫金冠的山峰,说道:“这就是阳朔的第一座名山冠岩了。”

冠岩是一座临江的岩洞,陈石星虽没游过,却也久闻其名,对云瑚道:“我读过一段前人评述桂林诸洞的文字,背给你听:大抵桂林岩洞,爽朗莫如龙隐,幽邃莫如栖霞(即七星岩),而寒冽清幽,兼山水之奇者,则莫如冠岩之胜!嗯,小柱子,听说这冠岩是可以乘小舟进去的,是么?”

舟子说道:“水涨的时候,洞口淹没,无法深入。现在水浅,或许可以进去,咱们试试吧。”

小舟缓缓划入洞门,内部开朗,钟乳纷呈,如剑如戟,蔚成奇观。洞内一脉流泉从暗处流出,入口清冽,沁人脾腑。陈石星说道:“从前有个诗人叫蔡文曾的,写过一首咏冠岩的诗,诗道:‘洞府霏霏映水门,幽光怪石白云堆,从中一脉清流出,不识源头何处来?’这诗句倒是显然描述冠岩的实景,不似老杜吟咏桂林的诗是向壁虚构。”

内洞狭窄,无法深入,但微弱的天光,自顶照射,也可看见周围高峭的石壁,苍苔石乳五光十色,奇丽无俦。云瑚赞叹道:“冠岩能与七星岩相提并论,果然名下无虚!”

出了冠岩,前面就是阳朔一个著名的风景——绣山了。

绣山,山如其名,远远看去,有如一幅高悬的七彩锦绣,红、黄、赭、绿、青、蓝、紫……山上各种颜色的岩石,在峭壁上织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图案!

云瑚衷心赞叹:“啊,真美!陈大哥,好在我听你的话走了水路,否则可是错过眼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