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刺杀齐王(第6/13页)

按理说谁做皇帝和顾子敬并没有任何关系,他只是想能够抓住一个机会登阶上位。但他设计反兜在烟重津活捉刺客,无形中已经得罪了李弘冀,断了一条路。所以只能从元宗或李景遂这边找机会,当然也不排除从其他人那里找机会。

卜福的查辨让顾子敬很失望。虽然刺客在现场留下不少痕迹和东西,但是没有一样可以看出刺客的出处,更无法确定和李弘冀有什么关系。但是顾子敬并不死心,他并没有要求卜福顺着痕迹追踪刺客,而是让他顺着痕迹反推。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找出这些刺客是从哪里来的,刺杀之前匿身何处。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

虽然夜间府上有刺客闯入,但李景遂一早仍然按时上朝。这其实说明了李景遂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往往就是在发生事情之后,才可以通过别人的反应看出别人真实的心理。李景遂知道今天的早朝他是必须去的,有很多关于刺客的事情无法在秦淮雅筑中查出,说不定就能在皇殿之上看出。

和意料中的一样,到了早朝之上,几乎所有人都向李景遂表示了一番关心和慰问,包括元宗李璟。也和意料中的一样,果然有人借着刺客夜闯秦淮雅筑之事说事,对局势和南唐处境做出一番剖析,发表独到见解。而这个人也在意料之中,正是太子李弘冀。

李弘冀的确觉得刺客夜闯秦淮雅筑是个契机。可以借此为引,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和筹划,让李璟和一帮昏懵官员搞清目前局势。当然,李弘冀更希望元宗在明白自己的苦心之后,能赶紧恢复自己的兵权。这样自己才有资本重新与蜀国建立攻守同盟,共对大敌。

不得不承认,李弘冀绝对是个杰出的军事人才。他综合了蜀国与大周的最新战况,还有大周与南唐边界的紧张状况,做出了最为准确的分析。

“父皇、皇叔、各位大人,昨夜刺客夜闯秦淮雅筑之举,我觉得不是私恨,而是国为。因为据我所了解,刺客的手段能力以及人数都不是平常人可以组织实施的。而从当今天下大势来看,最有可能组织实施这次刺杀的应该是大周。”

李弘冀说到这儿停了一下,他是想让所有听到他话的人能把思路调整一下,然后随着自己的话头往下走。

但是听到李弘冀的开场话后大家的反应却并不一致。有人脑子里一片混乱,他们没搞明白齐王遇刺怎么会和大周扯上关系的。有人在纳闷,虽然前面说国为有些道理,可为什么直指大周而不是其他国家,比如说怨恨更深的吴越、楚地。但也有人觉得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他们脑子中先入为主地认为刺杀就是李弘冀在背后操控的。将刺杀之举推给大周,目的只是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

春雨杀

“就在几天之前,大周水军沿长江顺流而下,吴越水军配合着由下游往上,其势是要直扑金陵造成威胁。而当我国调动水陆军事力量,采取相对措施之后,那大周水军一下便消失匿迹,不知其去向。润州水军大营于扬州东拦截了吴越水军,吴越水军遇阻后并不接战。可能是怕被缠住后再遭沿江两边合击,于是主动顺江水潮势快速退到入海口的东沙、西沙(两沙为崇明岛前身),留下掣肘威胁。再看我淮南边界,大周出兵作势要急攻潢县、寿县,虽然还未出手,但已经可以看出其目的。水陆同时出兵,陆路掠地,水路横江,是要隔江为屏夺淮南。”

说到这里,大殿之上完全静了下来,大家都把眼睛盯在李弘冀身上。

“由于我南唐提税之事,导致大周国内粮盐飞涨,财物紧缺,对辽之战半途夭折。而转头回来周世宗却未立刻对我国采取报复行动,而是转向蜀国,其中原因是因为蜀国北边四州深入大周腹地。周世宗怕在对我国用兵之时,蜀国会乘隙突袭,所以要先将秦、成、阶、凤四州夺下,然后才敢对我国下手。而从刚刚得到的军情道密报可知,周军明明有机会深入蜀国纵深腹地进逼成都的,却在半途收回兵力,全力围攻秦、成二州,由此可进一步证实其真实目的。而一旦蜀国四州被占,大周后方稳固,又能获取足够粮草财资,这之后肯定会对我南唐动手。”

“皇上,臣以为大周水军势弱,难敌我南唐水军。吴越军虽然擅长水战,但绕道入江,航程遥远,后给不能及时,也是不能长战构成威胁的。淮南一地北有淮河为阻,南有长江为屏。要想将此地夺下,除非大周有异军突出,而且是实力不凡的水军。”宣州节度使林仁肇趁李弘冀说话的间隙插入一点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