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同归于尽(第9/12页)
但现在不管真相是什么,范啸天都觉得自己面对的是肯定会死的局相。能感觉有一万种可以杀死自己的方式,无论是谁处于这种境地,唯一能思考的事情就是自己到底会被哪一种方法杀死。
现在只有出现其他什么能压制或破解“万种风情”的人,那才可能将范啸天救出。比如说始终未曾出现的齐君元和唐三娘,比如说侥幸能逃出蛇口的哑巴。但即便他们赶到了,有没有压制和破解“万种风情”的办法也很难说。
齐君元和唐三娘现在在哪里根本没人知道。他们掉下那个窟窿后,到底有没有其他路走到这里没人知道,需要走多久、路上有没有坎扣兜爪挡道更没人知道,所以齐君元之前的约定只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在铜铃已经惊动的情况下,让其他人迎头赶到“四海同潮”会合显然是非常欠考虑的,至少也是对前面情形的判断不准确。除非……除非他这样的安排是有着其他意图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会不会出现还另说。
哑巴和独角鳞蟒的缠斗很快就看出高下了。哑巴的确天生神力,其势也真的如同天杀星下凡,否则不可能冲过去抱住鳞蟒缠斗。但他终究是个食五谷的凡人,再大的力气都有耗尽的时候。更何况他的对手是条仿佛蛟龙的巨蟒,是个可以在抗衡中让他体力快速耗光的怪物。
渐渐地,哑巴跳跃的节奏变慢了,抱住鳞蟒颈部的双臂也开始松滑,抵住巨蟒下颚的肩部也歪向一边。而鳞蟒似乎已经看到可以将哑巴一口吞下的可能,身体的卷动更加快速,头部的挣扎也更加猛烈。于是双方对抗的位置出现了移动,哑巴已经不是最开始的正面抱住鳞蟒,而是渐渐滑脱成了侧面抱住,这状况使得他的形势更加危急。
鳞蟒头部又一次大幅度的甩晃,这使得哑巴已经乏力的双腿没能同时借力跳跃,只能随着甩摆大张开两腿。于是双腿中乏力更加严重的左腿被鳞蟒的身体一下卷住。他右腿蹬踏蟒身,试图将左腿拔出。结果非但未能拔出,而且在蟒身再次缠卷中,连右腿也被裹住。
双腿被缠,接下来就是身体。哑巴知道自己要想活命的话就只有喘口气的机会,一旦身体被缠住,一个收力自己肯定就会骨断腹碎。可是依旧处于这样一个状态下了,就算给他喘一百口气的机会,又有什么办法能够挣脱?
鳞蟒的身体已经在收紧,缠勒身体的巨大力量让哑巴的双臂已经抱不住鳞蟒的脖颈了。而鳞蟒在收紧身体的同时,开始强力调整下颚,准备朝哑巴下口。
咬伏鳞
也就在哑巴双臂完全松脱的刹那,他张口狠狠地咬了下去。
是的,哑巴抢在鳞蟒之前下口了。他不是要咬死鳞蟒,他也咬不死鳞蟒,他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将身体维持在一个紧贴鳞蟒下颚的位置,否则就会被吞入蛇口。但是双臂显然已经无法维持这样的状态,于是垂死的绝望逼迫出他骨子里的凶性和兽性,猛然地张口咬住蟒颈。他要以牙齿替代自己的手臂,将身体依旧固定在现在的位置上。
哑巴这一口咬得很巧,咬住了一个几乎没有人知道的独角鳞蟒的敏感处。刚才的一番缠斗,哑巴已经被甩摆到鳞蟒的侧面了。而鳞蟒也正扭颈下口,所以哑巴这一口正好咬在鳞蟒颈脊上。独角鳞蟒又叫一线鳞蛟,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它从颈到尾有一道鳞线,全是单片鳞片顺叠而下。而哑巴咬住的就是这一道鳞线的第一片。
晋无名氏所著《金光山神物记》中记载了这样一种说法:“生鳞神物皆有一要位,为颈背第一鳞。龙者唤逆鳞,又名怒鳞,动此鳞龙发狂怒。蛟者唤竖鳞,又名惊鳞,动此鳞蛟作惊逃。蟒者唤伏鳞,又名怯鳞,动此鳞蟒则怯服。”意思很简单,就是动了龙的第一片鳞,会让龙发怒;动了蛟的第一片鳞,会让蛟受惊;而动了蟒的第一片鳞,则会让其畏怯、驯服。
民间有很多关于触龙逆鳞、怒冲九霄的传说,都知道龙的逆鳞是个敏感处。但关于蛟的竖鳞传说很少,而蟒的伏鳞则更少有人知道,因为蟒生鳞的情况本就不多。虽然不知道《金光山神物记》的著者是从何得知第一鳞的这种特性的,但所说真的很有道理,至少被哑巴咬住的独角鳞蟒可以证明这样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