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玉女移情泪作诗(第4/10页)
德荣道:“有一半道理,可是我们管他呢!自己的事要紧。”言罢,首先循路登山。
孙怀玉其实不想等到珠儿,他早立定主意,即使见到了她,如德荣发现,也不会作声。他知道那将是十分尴尬的事情,假定珠)L不肯归为贝勒姬妾的话。
一路沿着黑龙山溪旁的道路,经过黑龙江峡,这峡两旁山石笔直制立,约模有七里路长。出了江峡,眼前是极富的树木,山四处常有云雾升起,掩映呼股,使得景物都染上梦幻一般风味。
经过三道桥,又走了五里来路,便到了洪桩坪。
这刻他们宛如处身于万绿丛中,他们进庙匆匆一览,里面歇息的香客不多,一目了然,不必耽搁,再往前走,过寿星桥,接着是著名的九十九倒拐,山路迂回曲折,一似走人迷阵。
到了九老沿,那儿有座寺,名为仙峰寺,据说全峨嵋的寺观,以这仙峰寺的素菜最有名。
依了德贝勒,还要往上走,可是孙怀玉把他劝住,一来天色已暮,二来这儿素菜名气甚大,不可不试。到底歇下了。
那九老沿在庙后,德贝勒要去一探究竟。孙怀玉笑道:“兄长你也太急了,这洞口中无数香客,扣火把去探洞,谁肯藏在那里,受这些凡夫尽妇打扰,依小弟看来,大可省点气力。”
德贝勒听了,知道有道理,可是仍不息心!自己去向和尚计支火把,绕到庙后,人洞探看。
不久,他便无精打采地回来,孙怀玉等知他一无所得,也不问他。
翌晨,越过钻天坡、洗象地过大乘寺到白云庵。这儿便是有名的“天花法雨”地带,一片雾气迷蒙,雾中水粒特别大,传说是普贤菩萨所降的法雨。
到了雷洞坪,沿路云雾凝厚,路旁怪村古藤,形状突兀,在雾气中倏忽出没。一旁有雷神庙,前面一块禁声碑,据说从此处经过,禁止出声,否则雷神震怒,大雨即降。虽然无稽,却是极验。
一边乃是不知多深的悬崖,幸而崖边长满了厚密的树丛,等闲看不到竟是这么可怖。绕崖茁生的树丛,偶有缺口,白云腾腾涌上,又把缺口补住,的确是奇观。
过接引欧、七星坡,到天门石,这便是峨嵋金顶的门户,进了天门,那金顶竟是宽广元比的平地,金顶正殿屹立眼前。
四人人殿随意瞻仰一番,这里是峨嵋绝顶,山风寒劲,吹人欲飞。再出殿外,四下遥望,但见千山万壑,绵延天边,每一处峰顶,都有白云线绕,生像神仙所居之境,令人胸襟一清。
大雪山尖峰,高出群峰之上,直欲刺入天际,煞是奇观,一个和尚告诉他们,殿后还有观光台,那儿是舍身岩,景象更妙。当下国人径穿过正殿,爬上舍身岩,纵目遥观,脚下百十丈处,白云如海,远延千里,云涛起伏不定,此涌彼伏,太阳光照在上面,缤纷灿烂,的确是天下妙景。
当晚他们在这金顶正殿歇息,德贝勒大党失望,意气沮丧。孙怀玉和屈军却是中怀俱畅,逸兴道飞。
晚上,他们由和尚指点,到舍身岩去看神灯。这时,天地乌暗,山风怒吼,孙怀玉和那家人大有寒意,勉强支撑住。
但见岩下广阔如海的空间中,千百团青绿萤光,飞舞流转,最小的也有酒杯大小,飘忽上下,忽隐忽现。有好些飞近人来,大约在三五丈左右,便倏然熄灭,他们目瞪口呆,流连许久。
次日,便待下山,但德贝勒觉着千里迢迢,空人宝山,心中觉得不服,便留下孙怀玉的家人孙安,教他在金顶等候,自与孙屈两人,同到金顶后群山访寻。这一面因为山路陡绝,毒蛇猛兽,出没无常,故连本地的人也不敢去。他们问不到路径,便瞎撞一气,到底连金顶别院也见不到,如何能碰到珠儿?
从上山那晚算起,回到山腰的清音阁,共费了五日工夫。他们午后已过了清音阁,这时,他们是绕小径下山,一路云谷林峦,侧耳凝听,后面并肩而行的德贝勒和孙怀玉,不禁一齐止步。德贝勒功力不亚于屈军,也隐约听到异声。
当下命家人孙安,先行下山,在报国寺等候。三人便循声走出。
渐渐走近,那声音清晰传来,却是打杀喝骂之声。
德贝勒道:“这几名山胜地,怎会有杀代之声?我们且去看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