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玉女移情泪作诗(第3/10页)
“不会的,若是宫廷侍卫去掳劫,她定会叫嚷或者留下暗号……”
“唉,我心乱如麻,什么都不会想了!以我这一身本领和宗室贝勒之尊,却无力庇护一个心爱的人。我还拿什么脸面见人,活著有什么意思?”说完话,又是长嗟短叹地埋怨自己。
孙怀玉忽然觉得羞愧,他仿佛已做下使这位多情的兄长伤心之事。“无论如何,我是负有多少责任的!”他自己告诉自己。
当下他用尽好言,使德贝勒稍稍平静。他的确没有料到这位贵族公子,真是这么一往情深。人生的遇合,实在太奇妙莫测了!尤其是爱情这回事,纵然有若干人未曾试过爱情的滋味,因而否定真正爱情的存在,可是他们不过是没有机缘尝试而已,像德贝勒,他短短的二十余年生涯中,不知见过多少美丽聪明的女子,可是那些女子们,就像浮云掠过长空,又如清晨的朝露,刹那间,完全不留痕迹地抹折。
只有这身长玉立的珠儿,从最初的一眼,便使令他全心向她降伏!
有多少颗心会为她而悲伤妒忌间!但她傲然地不屑一顾,飘然远去了。只有孙怀玉知道,她那纯洁高澈的少女之心,也是已经受了伤,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默默地走了!在那一瞬间,她抛弃了高做,幽怨地退人暗阳中……
隔了不久,德贝勒和孙怀玉,还有小阎罗屈军,带了一名家丁,离开了京都。
他们在万柳庄李府的行踪,前文已经叔过,这也是何以会有铁骑往来,级住他们行踪之故。
三人避开锋头。一直往峨嵋山去,沿途并没有耽搁,到了峨嵋,借大一座千古名山,庙宇元算,山峦广越,却从何处觅起?当天晚上,他们在山麓的报国寺中欧足。寺中僧人见他们气派不小,还带有家人都殷勤招待。德贝勒和孙怀玉两人与诸僧一接谈,便都懒得再理睬。以他们的学问和胸襟,这些庸俗钱流,如何能人他们眼中。
这报国寺占地极广,为峨嵋有数大庙宇,僧众有数百人之多。他们虽有增于未遇得有道高僧,但看众增井井有条,戒律案严,也自生敬仰之心。
上峨嵋瞻拜的香客甚多,宿在报国寺的也甚多,颇觉龙蛇混杂。
小阎罗屈军的江湖经历最富,频瞩两人小心,以免发生事端。一个是清室贝勒,一个是尚书公子,随便损伤了一点,也是件不得了之》。
他们沿途已拟好计划,打算遍山寻访流连,希望侥幸碰到。因为询问是一定没有结果的,一来不知珠儿的姓,二来她是反清复明的人,哪能让人家知道行踪。而且知道的人,也不会告派他们,这希望自然渺茫得很。
且喜一宿无事,翌晨起来,略略进了些素食早点,便齐向峨嵋山上走去。
德贝勒等一行四人,迄通向峨嵋山上进发。那家人是孙怀玉得力心腹,年纪不过三十左右,极是能干,名唤孙安,他背上系着包袱,坠在最后。
他们从后路上山,经伏虎寺、林水间而到达清音阁,已是中午时分。沿途不知多少小庙,他们都缓步流盼,又因许多上山或下山的香客,此去彼来,其中不少是妇女,他们不得不留神去看。眼光不住倡向那些女客,倒像是无行的大家子弟。
他们虽说是缓步流盼,可已比一般人走得快许多。那家人孙安气喘吁吁,努力跟随。倒是后来屈军替他背那包袱,他才勉强跟住。
那清音阁前建有双飞桥,活像一对翼膀,横跨在底下黑龙溪和白龙溪两水之上。两桥之中,有座飞檐亭阁。门前一副对联“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所谓牛心,便指下游一块形如牛心的巨岩。黑龙溪与白龙溪两水至此汇合,流瀑飞湍,煞是壮观。
这清音阁中不忌荤腥,四人步入佛堂,要了许多酒肉,杨意大嚼。
邻桌有两个汉子,正在据案大嚼,那装束分明是江湖中人。小阎罗屈军背过面来,眨眨眼睛,示意德孙两人。两位贵家公子,随便打量两眼,看来无什奇特,便不在意。
不久四人都吃毕,步出佛堂,闲跳了好一会。小阎罗屈军轻声诧道:“啊!原来这两人住在此间。”孙德两人都奇怪道:“屈兄何以得知?”屈军道:“我也不过是猜想,那两人吃完,施施然回后堂去,像回后面休息似的,若是朝山香客,不该合前而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