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4/13页)

要她叛出五旗帮,不是难事。

他迅即收回思潮,向那妇人点点头,道:“我是杨捕,小姐在哪几?”

那中年妇人向他迅速的上下打量,虽然她极力掩饰,她眼中锐利精明的光芒,仍然在徐少龙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欢然笑道:“大少爷到底来啦!小姐惦念得很。她在房中看书。”

她转身行去,为他领路,一面道:“我姓余,小姐向来叫我余么么。”

徐少龙想道:“果然是她。”

他随着余么么走入后进,但见东西相向的两个上房,都是门帘深垂,看不见房内有人没有。

余么么脚步一停,回头笑嘻嘻的向他瞧看。

她没有任何表示,是以别人将不知她此举是何用意?

换言之,她此举可以有几种意思,例如她有话跟徐少龙说,或者是看他有没有跟来等等。

可是徐少龙却晓得她的真正意图,因为在通常的情形下,任何人处身在他这等情况中,第一个反应是:“她有什么事?”

第二个反应是问她:“我妹子在哪一间房中尸徐少龙亦如常人一般,掠过这等反应。但他能与常人不同之处,正是在于他并不遵从这等肤浅的直觉式的反应。

他马上深入地想到,如果自己这样问她。则这个外貌慈祥而其实狡猾毒辣的妇人,必定会看轻了自己。

那么她的真正用意何在呢?徐少龙并不须很伤脑筋,已知道余么么是考验他的智慧,江湖经验和眼力等等:她正是特地不作任何表示,同时她所站的地方,也没有指点方向的丝毫迹象。也就是说,徐少龙不能从她所站的位置,推断连晓君的房间何在。

因此,他必须运用他的智慧及经验眼力等,找寻出连晓君的房间何在,方不致于被这个妇人小看了。

好在这等情况,徐少龙时常会遭遇到。他往往须得在艰险的情形下,查出对头的隐蔽之所。

是以对于这等门道,都极有研究。

话虽如此,但每种情况不同,则所资观察的线索,亦不相同。有时可能相去一万八千里,是以这“观测”之道,难深奥妙,便在于此。

徐少龙目光一掠,所有形势,已完全收摄在脑海中。

他这一回完全放弃了地上的痕迹,或门帘上有没有留下任何微细物事等方法。因为余么么既然有意让他自己查看,则可见得这两道房门,必定不留一点痕迹。加以此处并非荒弃已久之地,当然也没有灰尘蝗网等物,供他观测人类出入的踪迹。

他乃是队另一个角度去观察的,好在他已得知房中之人,乃是女性,身份又是一对兄妹中的妹子,可知这两间上房,一是哥哥所用,一是妹子所用。

因为他们外表上有血缘关系,不须避嫌之故。

这两个房间既然一属其兄,一属其妹,便有了推论的根据了。

徐少龙见多识广,事事留心,因此,对于房屋建筑方面,亦颇有心得。

这间住宅,属于普通常见的形式,分为两进,在后面尚有一进是小型的花园,或者充作院落之用,厨房则在另一边。

西首的上房内间恰与花园毗连,同时距这道厅门稍远。

换言之,从厅子进入后进,须得经过东首的上房门口,才可到达西房。

徐少龙根据女性的心理和惯例,更不迟疑,向西首的上房行去。

因为凡是女性,当然喜欢窗子向着没有别人的花园,而不愿靠近厨房那边的天井。其次,假如哥哥有朋友来访,来到内进的话,亦无须经过她的房门。至于她出入虽然要经过另一间房门,可是那是她哥哥所居住,平日无须避嫌。

余么么眼中射出诧讶的神色,虽是一闪即逝,却被徐少龙看见了。

他走到上房门口,掀开帘子,但见房门没有关闭,在布置得雅淡舒适的外间,躺椅上有个少女,正在看书。

由于她是背向着门口,所以没见到徐少龙掀帘。

徐少龙目光一掠,但见窗下的桌上,摆着文房四宝,有几张素笺,错落地摊在桌上。

素笺上皆有字迹,同时笔砚尚未收起,可知她乃是刚刚写过的。

徐少龙悄悄走入去,先到桌边,看看笺上写的是什么?

他怀疑可能是私函,只不知写给谁的。

当然此举属于不道德的行为,但像徐少龙这等处境的人,每一件小事都不可放过,至于道德问题,除非是关系重大的,否则他就不能过于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