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怜花怜月更怜人(第9/14页)

呼延长寿后来连自己也奇怪,何以拒绝得那么快和那么坚决。他说:“谢谢老法师眷爱,但我现在谁都不想见,尤其是他!”

这个“他”是谁?呼延长寿没有说明,而侧峰老法师居然也不问。

佛道两门中的高僧仙人,往往会有奇怪莫测的举止。

侧峰老法师目送呼延长寿走出讲堂,还看见他稍稍低头,以免碰到堂外一株枫树的枝叶。

老法师没有再叫住他,面上表情除了几丝悲悯之外,便没有其他意思了!

寒山寺外就是一条溪流,横互河面那座古桥已经不知建造于几千年前。

但我们仍然可以想像那唐代诗人张继,当他中宵惊醒大有所感,而写下:叶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之时,张断先生的船一定不会离得很远,甚至很可能就泊在这座古桥边。

呼延长寿刚走上桥面,脚步蓦然停窒。

此时桥边有两艘乌蓬小船靠泊。

每艘小船都钻出两个女人。

呼延长寿眼睛一时瞪得比胡桃核还大。

怎么那么巧?崔怜花为何也来到姑苏寒山寺?

他瞪视着美貌如春花,袅娜如杨柳的崔怜花。

看她轻轻盈盈踏上岸,禁不住低微嘿一声,心中本来挤塞得满满的莫名其妙情绪,似乎忽然消散。

崔怜花以极优美动作转半个身,仰起娇靥向桥上的呼延长寿望了一眼。

她的眼波使人禁不住想起西湖的碧柔湖水,使得呼延长寿听见他自己的心脏咚地大跳一下。

可是恬静清莹的湖水总不免也有些涟漪,何以她美眸中全无一丝波纹?莫非她也认不出我了?

抑是认为不屑一顾?

心脏由激跳而忽然变为收缩,有点痛楚,好像被崔怜花眼光刺穿胸膛,在心脏上留下几道伤痕。

虽然如此,呼延长寿仍然看得见崔怜花身后是个秀美侍婢。

而另一只船上来的两个女人,其一是个中年美妇,身穿色彩鲜艳真丝衣裙,裤袖在微风中轻轻飘扬,更添风韵。

她后面也是个侍婢,腰间有口短剑。

他不但能看见这些人,还能听见崔怜花向侍婢问:“咦!小鹃,那个人是不是他?”

秀美的小鹃目光流转,扫过桥上,轻轻道:“是的,一定是他。”

崔怜花摇摇头,道:“他跟着我有什么好处呢?”

小鹃道:“只为了远远瞧你一眼,除了他之外,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

呼延长寿心中多了几道伤痕,身子转向古桥另一端。

举步之时,耳中却仍然听见崔怜花说:“另外那个人的嘿声含气敛劲,内力极之深厚,我只希望他不要老跟着我……”

那崔怜花和中年妇人以及两名侍婢,后来究竟走入寒山寺?

抑是到别处去?

呼延长寿不知道她们到那里去了,但心中产生了另一种感触。

他在气味馥郁泥土肥沃的田野中默默趋行,他心中伤痛仍在,那是因为崔怜花居然已完全不认识他了。

第一次相见只不过是昨天之事,何以今天就连一点印象都没有?

此所以他必须比她更澈底更乾脆完全忘记她。

从今以后若是狭路相逢,定必有如从来未见过她一般,定必望望然而过之。

——但由昨天到今天,脑海里心头上都是她,情绪因而烦躁,紊乱不堪。

——我如果真要忘了她,为何还要跟踪这个白衣秀士?

在他前面不很远有个一身白衣的年轻文士,也是踽踽独行于田野泥路上。

这个白衣秀士,刚才站在古桥另一端,遥遥望着崔怜花。

当崔怜花眼波掠到他那边,呼延长寿还来得及看见她澄澈眼波中涟漪迭起。

这也是使他心中多几道伤痕之故。

由于那白衣秀士一直跟着她,故此认得他。

这本来既平常又正常的事,任何人若是被人跟了一些日子,怎会不认得跟踪者的面貌呢?

只不过她眼波中涟漪叠生扩散,问题就大不相同了。

她就算对我呼延长寿没有好感,但眼色中也不应该表示连一丝印象都没有,而却对另一个也是陌生者,流露出波荡心情。

那白衣秀士是谁?

他长得很标致?

武功很高?文才很好?

抑或是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