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云锦袈裟(第8/22页)

朱棣骑在马上,四顾旌旗连天的大军,三分酒意涌将上来,有些昏昏欲睡,想到从燕京出发,四年来战场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今日终于到了横渡长江的时刻,不禁豪兴大发。他虽然喜武爱兵,但也通一些文墨,这时在马背上朗声吟道:“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正是元人萨都剌的诗句。身边的大将朱能赞道:“王爷好豪气,此去大功指日可成。”朱棣哈哈笑道:“到了镇江,俺要和尚来会商。”朱能答道:“道衍法师已经在路上了。”

六月初六,长江南岸的镇江守将开城投降。两天后,燕军大营驻扎到龙潭,距离京师只有六十里路。

朝廷再次恐慌了,朝议终日,晚间少数亲信大臣又议了一个时辰,终于归纳成三项方案:一是逃往内地,重新生聚教训,以图复兴;二是再派大臣及身在京师的诸王出城,与朱棣谈判议和;第三,由徐辉祖率城中余军坚守,以待勤王之师赶来解救。方孝孺大义凛然地向建文再拜禀道:“万一不幸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义理所在也,臣必随皇上拚至最后一滴鲜血,绝不偷生。”

章逸的寓所中高朋满座,郑洽正在谈今日皇宫廷议的经过。章家的两位新娘子合力整治了几道好菜,朱泛吃了赞道:“京师第一,‘郑家好酒’和‘章家好菜’这下合而为一了。”郑芫道:“好酒好菜当前,朱泛什么肉麻话都说得出口。”时局危急,大家也笑不出来,饭后便品茗谈论大事。

郑洽道:“朝廷已经派出了李景隆和茹瑺,要跟朱棣和谈,接着便要派谷王朱橞和安王朱楹出马……”朱泛忽然打断郑洽的话,从怀中掏出一只信封道:“郑学士,您且瞧瞧这封信再说。”郑洽接过信封,只见上面写了一个“谷”字,左下角写了一个“寿”字,字迹很是挺拔秀气,看来是徐增寿给谷王朱橞的秘函。

郑洽从信封中抽出一纸,看了一眼后脸色大变,忙问朱泛道:“红孩儿,这信从何而得?”朱泛道:“俺捉到一个汉子,从左都督徐增寿家里出来,要送信到谷王府去的,搜他身便得到这封信。您说,信上写着的是什么意思?”郑洽将那页信纸摊在长桌上,只见上面写着:“燕子飞来,遵嘱迎春。”

沙九龄大嗓门叫道:“都六月天了,还什么燕子飞来?他妈的,这分明是要迎燕军进城的意思嘛。”朱泛道:“正要将这封信呈给皇上看,俺也要看看皇上还要不要派这谷王去谈判?”

沙九龄接着道:“奇了,朝廷要派去和谈的人,李景隆、茹瑺、谷王朱橞,似乎都是暗中和朱棣眉来眼去的人,说不准全都是朱棣埋伏在京师的奸细,派他们去和谈岂不可笑?”朱泛冷笑道:“老沙,这个你又不懂了。若要谈判双方利害取舍,就要派能干的重臣;若要派人去谈求和的,必是派对方瞧得顺眼的人。如今朱棣气焰正高,建文是去求和,如果派方孝孺、暴昭这些人去谈,不但三言两语就闹翻,说不定还被朱棣抓住杀了,还谈个屁。”沙九龄觉得有点道理,便道:“也对,这时派出的人要能忍气吞声,在朱棣面前当孙子。”

章逸愈听愈觉事态严重,对郑洽低声问道:“皇上怎么个打算?”郑洽道:“皇上似乎对死守待变的建议较为中意,但他又觉得一旦京师攻守之战开启,军民死伤必然惨重,心中十分不忍,因此愿意割地求和,对派出去谈判的大臣也特别寄以厚望。”章逸叹道:“实在是个有仁心的皇帝,可惜打仗靠仁心是打不赢的。”

郑芫一脸的忧虑之情,她想到建文的勤政爱民,忍不住道:“万一燕军真的攻进城来,咱们如何应变?”

此问一出,大家都黯然无语。郑洽看了众人一眼,缓缓地道:“照我的观察,皇上是不会离城逃走了,但他又不忍全城文武百官、数十万军民同遭杀戮,我瞧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来临,皇上将自我了断,以谢祖宗,以赎国人。”众人闻之都有哀伤之意。

这时屋角一张长椅上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汉发言了,正是丐帮的右护法“醉拳”姚元达:“以俺一个江湖上的老百姓来看,这建文皇帝若能一死了结这场战争,实是大大的慈悲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