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青天审案(第22/23页)
朱泛和郑芫忙了一整天,离开衙门时已是亥时,两人只好跑到“郑家好酒”赶个宵夜,然后陪郑娘子一道回家。他们走到夫子庙附近,夜市正热闹,耍把戏的、说书的、叫卖的……好一片繁华市景。
三人走过一个杂耍的父女班子,那少女在一个矮台上施展软骨功,她身躯后仰,头从双腿之间弯到前面来,将放在台上的一只茶杯咬起,然后慢慢翻转,上身回转到水平位置时,身躯由左扭转,持平回到原来姿势,把咬着的茶杯从口中拿下,往地上一倒,半杯水洒在台上。原来这杯中自始至终都有半杯水,经过这番折腾,居然滴水未洒,围观众人大声叫好。
老汉抱拳答谢,端出一个瓦盘,要看官老爷乡亲打点一些。郑芫近日正在勤练暗器,一时手痒,便抓了一把铜钱,一捏成叠,唰的一声飞掷而出,落在瓦盘正中央,十个铜钱整整齐齐叠成一柱,宛如铸就,众人又是一声轰堂彩。这时有个眼尖的闲汉尖叫道:“哈,你是锺灵女侠,你快去听那说书的,他们在说你的故事哩。”这一来,大伙儿都把目光投向郑芫。朱泛低声道:“咱们快走。”郑芫道:“去那里?”朱泛笑道:“去听锺灵女侠的故事。”
郑芫没好气地道:“我才不要听,咱们快送娘回家去。”三人退出人丛,走了还不到三十步,便被另一群人丛挡住,原来这批人正在听说书。前方布棚里搭了一个戏台,台上坐着一男一女,男的端着一把弦子,女的拿着一副牙板,正在介绍今夜要说的书目。
只见那女子把牙板一落,抓起一个卷轴,站起来一垫脚,抖手放开了卷轴,卷上写着两行大字:
“斩草除根尊武帝 还财活命有文皇”
那女子提着尖嗓子把这书条念了一遍,那嗓音当真比得夜莺初啼,清越嘹亮而不刺耳,带一点嗲音却无腻味,的是说段子的好嗓子。
朱泛低声道:“咱们快走,等会这女子说到又是锺灵女侠又是锦衣卫的,咱们就不好脱身了。”三人快步离开了人群,转入一条僻静的巷子。朱泛道:“看来这重审当年冤案、为枉死者平反还财的事,已经在民间传开了,新皇的仁政已经渐渐为百姓感觉到了。”
郑芫道:“这说书的编的条目还真有学问,‘斩草除根尊武帝,还财活命有文皇’,武帝便是洪武,文皇便是建文,这般敲锣打鼓、又说又唱地骂老锦衣卫,对咱们不知是好还是不好?”郑娘子道:“施仁政有什么不好?总比滥杀无辜好,别忘了傅翔的爷爷是如何功在朝廷却遭惨死?”郑芫道:“娘说得对,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就不信那批老锦衣卫敢对咱们怎么样。”
朱泛没有接腔,他心里却在担忧,暗忖道:“芫儿想得忒天真了,金寄容、鲁烈那些人绝不会就此雌伏,眼睁睁看着咱们一案一案地翻下去,何况他们背后还有天竺人……”想到天竺人,心头不禁压上一片阴影,但有郑娘子在,他的担忧一个字也不会透露:“少林之战后,天尊、地尊至今不见动作。天竺高手上次堵杀章逸不成,难保不会再次出手……这回天尊、地尊是否会出手?”
城外普天寺的残破佛堂里,天尊和地尊正处于突破极限的关键时刻,一旦跨越便能进入武学中前无古人的神妙境界。这两人都是武学奇才,天尊天资过人,悟性奇高;地尊于人情世故有些迟钝,但对武学微妙之处的领悟却是极为敏锐。两人在一起时,地尊多是听天尊的话,但在武学修为的精进之途上,天尊常需依赖地尊的直觉领会。两人每隔数年便闭关合修一段时日,每次出关都能在武学上有新的领悟,在武术上创造新的武功,实是天竺武林百年难得一见的一对奇人。
这次从少林寺、武当山铩羽而归,两人亲身领教了中土一流高手的武功,虽仍自觉天竺神功比之任何中土武功均要略胜半筹,但原以为两人的“御气神针”将可无敌天下的想法,却受到不小的挫折。主要是低估了少林寺的雄厚实力,罗汉堂、藏经阁、达摩堂……各院卧虎藏龙,真所谓高手如云,奇功层出不穷。更没料到的是,跑出一个不怕御气神针的完颜老道,每在紧要关头便如阴魂不散般出来坏事;而最令两人不能心安的是,武当山里好像还藏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