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郑家好酒(第14/15页)

洁庵这番话马和听得动容,他直觉这初识的洁庵禅师是个性情中人,便也开诚道:“敝人出身于云南回族大户,洪武十五年傅友德南征,吾家毁于战乱,正如大师方才所说,家破人亡之余,苟活者成了俘虏,蓝玉手下军士将我阉割了当战利品带回南京,那年我还不到十四岁……”

他说得极为平淡,丝毫不带情绪,像是在叙述别人的故事,听在洁庵禅师的耳中却是极为震撼,他连宣佛号,眼中流露出悲悯之情。马和继续道:“是傅友德亲自选中敝人跟了燕王,去北平他王府中侍候。这些年来,在燕王府除了办些内务,燕王栽培我不遗余力,供我读书习兵,也带我征战各地,可说是我再造恩人。”

洁庵听他毫不隐瞒,连被阉割之事都坦然说出,心中甚是佩服,暗道:“这马和是个光明磊落的好汉子。”便对马和道:“马施主是少年英雄,老衲是出家老僧,岂能同日而语?只盼你大展鸿志,襄助燕王多为国家百姓做些好事,也不负了这一生。”

马和见洁庵意志甚为坚定,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言,随即起立恭声道:“明早敝人将随道衍及镜明两位法师下山,望大师玉体常健,令徒前途无量,异日有缘再来拜见。”再拜辞别而去。

三年一次的会试于月圆之夕结束,秦淮河两岸又挤满了考完试寻欢作乐的士子,郑洽在“郑家好酒”店中过了一夜,就匆匆辞别郑大娘,赶回锺山灵谷寺。他出了城门,沿着护城河往北走,想到这几日考场里的紧张沉重和煎熬,这时终于完全放松了,部分原因乃是他自觉两场制议都答得不错,策问尤其颇有发挥,这场会试整体而言算是考得满意。

距放榜还有十天,他打算回到灵谷寺,好好游览锺山胜景,如能驾一叶扁舟,夜游一次玄武湖就更有意思了。想到这里,他的脚步似乎更加快了。

游山玩水、读书吟诗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很快就到了放榜前一日,正好芫儿也要下山去看她娘,于是郑洽又和芫儿一同回到城里。

翌晨天刚亮,江南贡院前千头钻动,考生们及考生的亲友家属,还有京师里看热闹的闲人,把贡院附近挤得水泄不通,礼部学官会同京师衙门派出大批衙役维持秩序,大家只等那贡院大门开启,榜单揭晓。

这一榜开出,共有两百多位榜上有名。众考生有人欢声念着榜上自己的名字,有人黯然离开,有人喃喃自叹,也有人怨天尤人。榜上有名的考生中,有的是有备而来,立刻有人为他们披上彩带,也有闲人帮着敲锣打鼓,簇拥着新科贵人回住处去讨赏。

人潮散得也快,贡院只剩下数十人还在议论纷纷时,郑洽带着郑芫才出现在榜前。郑洽有些紧张,立在榜前一时竟有些眼花,郑芫却是人小眼尖,很快就看见了,她欢声叫道:“相公快看,第五行第二名,郑洽,哈哈,是你!”郑洽连忙寻去,果然第五行第二个正是自己的名字。他轻声念道:“郑洽,郑洽,你考中了!”

他定下神来仔细把榜单看了三遍,好几个江南有名的才子也都在榜上,但胡濙却落榜了。

殿试在皇宫里举行,钦定了三甲放皇榜,郑洽中了二甲进士,第七名。报喜的祝贺的,在“郑家好酒”小馆里川流不息,虽然郑洽并不认识那些人,但都诚心诚意谢了又谢。郑大娘尤其高兴,凡是赶考的士子来店,一律只收菜钱,喝酒免费。

芫儿已经回寺,郑洽走遍秦淮河两岸却没有找到胡濙,虽然有些遗憾,但因考前胡濙曾经坦诚相告此次赴考志不在得,想他对落榜不致十分在意,也就释然了。

郑洽再回到灵谷寺,已是三天之后了。他在拜见这一榜的考官时,报准了先归家报喜,两个月后回京报到。回到寺中小房内,整理好行李,便到知客僧处去缴纳房钱及香火钱,准备明日一早就离寺返乡。

他到洁庵法师的禅房去告辞,在禅房门外就看到郑芫正在浇花。郑芫喜见郑洽,放下水壶拍手道:“恭喜郑老爷,贺喜郑老爷,您可回来了!”她学着那些到“郑家好酒”小馆道喜讨赏的腔调,郑洽还没笑,她自己倒笑得弯了腰。

郑洽道:“芫儿,明早我就要回家乡去了,特来向法师告辞的。”郑芫道:“师父房里有两个客人,其中一位天禧寺的溥洽法师您曾见过的,还有一位贵客我也不识得。”郑洽道:“既然如此,我晚上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