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摩尼草庵(第7/15页)
耳听得师父低喝一声:“翔儿,咱们加快脚步!”
刹时之间,傅翔觉得自己的内力好像与师父合而为一,师父牵带之力愈来愈轻,而自己奔跑之速却愈来愈快,自己脚下不点地面的感觉传了上来,他不禁大喜。
然而就在他一喜之下,与师父手中一线相连的真气突然中断,傅翔的身形立刻一滞。方冀加力一把拉住傅翔,又回到了开始时由师父拉着疾奔的情况,而两人已经飘然奔下了山坡,落在一片荒芜的山坪上。
傅翔想要发问,但微曦中见到师父一脸郑重,正快速向山坪东面一片石壁前的茅草丛走去。那一片茅草丛有一个人高,也不知有多深远,方冀对这里的地形似乎相当熟悉,只见他并不犹疑,一手拉着傅翔,一手拨开茅草便向前行。
通过茅草丛,前面陡然出现一座残破的庙宇。这座破庙占地不大,前后都有一些被火烧过的残柱,进门处挂的一块木匾额上刻有寺庵之名,虽然也被烧残了,四个大字倒还清晰可辨。傅翔上前念出:“摩尼草庵。”
就在此时,一束阳光随着东方日出,斜射在残破的匾额上,刹时之间光明大放,竟把那“摩尼草庵”四个字照得毫微毕现,龙飞凤舞。
傅翔吃了一惊,不自觉地双掌合十,忽听得师父在身后低声道:“我祖摩尼,再现光明!我祖摩尼,再现光明!”
傅翔回身抬头望向师父,只见他泪流满面,口中喃喃,凝视着“摩尼草庵”四个字,久久不动也不语,直到阳光偏移,他才对傅翔道:“翔儿,你随我来。”
他领着傅翔走进残破的庵内,穿过两进,来到正殿石壁前,只见石壁上雕刻着一个半立体、异装奇貌的坐佛像。这佛像甚是高大,坐着也有人高,面色绿青,手色粉红,身着打结僧袍,颔下两缕长须,双目炯炯有神地坐在莲花座上,身后浮雕的光芒四射如波,看上去虽是佛像,却又透出几分道家的仙气,还有一些神秘的异感,到底异在何处,却也说不上来。
方冀对着佛像拜了三拜,每次拜完起身时,双掌十指张开作飞扬状。他领着傅翔在壁边石椅上坐下,闭目长叹了一口气,道:“翔儿,这里是明教的草庵,曾经教徒众多,香火鼎盛,也是为师入教的圣地。”
他一面说,一面在石壁上摸索,脚下量着步子,那石壁上除了佛刻,光无一物,他却在四个不同地方各按下一掌。当按下第四掌时,石壁的左角突然发出一阵轻响,方冀走到左端蹲下,双掌按壁,运功力推,只见石壁角上一块厚达两尺的石块缓缓向后移动,石块底下出现一个三尺见方的小石箱。
方冀再一拜,然后从石箱中拿出一个金丝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一本陈旧的羊皮书。他又在石壁按了四下,那块石头缓缓复原,石壁上完全看不出任何痕迹。
方冀恭敬地把羊皮书放在石刻佛像前,喃喃祝道:“草庵蒙难,所幸我祖圣像无损,弟子迟至今日方来参拜,祈求我祖恕罪。今日弟子将摩尼圣典带走,是期待十年内为我明教培养一位杰出人才,重振我教兴旺,祈求我祖默佑。”
傅翔凑近看时,只见羊皮经书的封皮上横写着一排奇怪的文字,下方则有“摩尼宁万经”五个汉字。
方冀将经书包好,藏入背包中,拉着傅翔坐在石壁前,低声道:“翔儿必定有好多问题想要知道答案,为师先把你该知道的说给你听,有不解之处以后可以再问。”傅翔乖巧地点头称是。
方冀缓缓说道:“摩尼教源自波斯国,波斯是西方万里外的一个古国,在唐朝时传入我国,以教徒崇拜净洁明亮,也有人称为拜火教。摩尼教在中国流传了一阵,便和佛教等其他中土宗教的部分教义相结合,历代虽屡经朝廷禁止打压,甚至残杀教徒,但我教刻苦自励,趋光明之善,弃黑暗之恶,因崇拜日月,自称为明教徒,从抑恶扬善到行侠仗义,愈来愈多的武林高手加入教中。到宋元两朝时,不但经常带领受压迫的农民起义抗官,在武林中也因高手众多而独树一帜,与各大门派平起平坐,甚至势力更有过之。本朝之开国,其实明教出了甚大助力,可惜,唉……”
方冀说到这里,想到当前明教几已被消灭殆尽,不禁为之黯然。他停了一会,继续道:“十年前,本教顶尖高手齐聚湖北神农架顶崖,举行五年一次的光明大祭,朝廷竟派人以毒酒害死了明教所有高手,只除了为师。为师当时远在回疆处理教务,不及赶回,反而躲过了那次灾劫,从此隐名藏身于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