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摩尼草庵(第5/15页)
两位禅师一闻此言,心中都是一震,他们既知方冀的来历,当然知道明教的“小诸葛”医术天下知名,久闻这“三霜九珍丸”乃是采取九种稀有珍奇药材,经三次初霜炼制而成,是明教独门的救命圣药。这五十颗药丸出自方冀亲手调制,这份礼物可真是贵重得紧了。
天慈禅师道:“萍水相逢,何敢受方施主如此厚赐?”方冀拱手道:“正因萍水相逢,才是难得的缘分,聊表一分情意耳。”
洁庵禅师呵呵一笑,一手接过小瓷瓶,道:“方施主说得好,说得好。贫僧就谢领了。”天慈只好也称谢接过。
方冀暗忖道:“这两位禅师的武功皆出自少林,但师承不同,个性也差很大,天慈和蔼慈祥,洁庵豪迈爽直。芫儿既随洁庵去南京,若能得他收为弟子,倒是大大的好事,只不知她是否有此福分?我且打铁趁热……”
他想到就做,于是哈哈一笑,对洁庵道:“大师虽在佛门,却有豪侠之风。我这两个学生是平生仅见的上驷之资,是以除了跟老朽修读经书,老朽也暗中传了他们一套明教不外传的内功,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练就相当的修为,只是自己完全不知。”
洁庵和尚点点头,对天慈道:“师兄,怪不得我们初见这两个孩子运功行气之时,竟似有多年功力,原来如此。”
方冀续道:“芫儿既要随大师到南京去投亲,不如干脆拜在大师门下,如得大师指点一二,一则修得一身强身防敌的功夫足以自保,再则老朽为她打下的根柢也不至就此中止而白费了。”
洁庵禅师哈哈大笑,道:“贫僧云游各地弘扬佛法,至今并无武学之弟子,芫儿资质极好,如愿随我修习一些功夫,固所愿也。”
方冀大喜,忙叫芫儿拜师。芫儿的娘也知道这位禅师的本事,一面示意芫儿拜倒,一面裣衽谢道:“芫儿得大师收归门下,实是她一生的福分,小女子在此拜谢大师慈悲。”
傅翔听方夫子所说,才知道自己从小学习的“打坐呼吸”之法,竟是极高明的内功基础,此时见芫儿拜师,忽然福至心灵,立刻跪在方冀面前,叩首道:“求夫子收我傅翔为入门弟子,修习武功。今后翔儿便唤您师父了。”
方冀欣慰地一面称好,一面拉起傅翔。这一对资质奇佳的孩子,同一日在泉州开元寺拜师,却立将分离,从此分头随师学武。
午饭前,方冀将两个孩子带到房内,将明教的一套秘密切口及通信暗语传给了两人,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方冀又将明教内功的运用秘诀也传给了两人,他特别对芫儿道:“这套内功,正因为在完全不自知的情况下起始修练,加以你们的资质,所以进度比常人快了许多。今后你随洁庵大师学习少林武功,在内力方面却不会有冲突,这正是明教这门内功最特别之处。芫儿只要继续苦练,它与少林功夫甚或还有相辅相成之效。”
方冀对芫儿谆谆叮咛后,转身对傅翔道:“翔儿,咱们要到北方一个地方去,好好把为师这一生所学传授于你。今日与郑家母女一别,将来必然仍有再见面的时候。”
午饭后,郑芫拜辞方夫子和天慈大师,和傅翔道别时,忍不住抱住傅翔,轻声在他耳边道:“傅翔,我等你。”傅翔也道:“芫儿,我定来看你。”
洁庵道了声“后会有期”,转身跨步走出开元寺,一路并不回头。芫儿却不断回首挥手,直到转过林子,除了两座高耸的塔尖冒出林梢,开元寺已消失在树林之后了。天慈望着洁庵的身形消失在路的尽头,不禁轻叹一声,自言自语道:“真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奇僧呵!”
方冀接口道:“我看洁庵禅师虽在佛门,倒与咱们明教里一些好兄弟有几分神似,这般武功,这般性子,怎么在江湖上从未听过他的事迹?”
天慈禅师微微一笑,他面带一丝神秘表情,淡淡地道:“方施主还记不记得,二十多年前天竺僧大闹少林的往事?”方冀道:“老朽听说过此事。一个从天竺来的和尚,到少林寺要讨回一部失去的经书,但少林寺却对天竺失经之事无所知悉,双方起了口角,动起手来,当时少林三老均在闭关,少林诸僧竟无人能制住这个天竺和尚。后来,一个挂单少林寺的青年和尚出来向天竺僧挑战,竟然以少林神拳胜了天竺僧一招。此事震动武林,那青年和尚正映法师也名噪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