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与龙之卷(第7/39页)
“秉公执法。”
裴行俭把手中的伞往上提了提,冷冷说着,率先向兴化坊和崇德坊间的大道走去。看着他的背影,魏方心道:“裴街使吃错什么药了?这般给人脸色看。”但他没有官职,纵然年长于裴行俭,也只能听他的,伸手招了招身后三个金吾卫,道:“跟上了。”
这条路本不甚宽,因为住的大多是达官贵人,两边的院墙总在丈许以外,显得这条路更窄了。魏方只觉雨点不住地扑向伞下,沾在身上,湿冷难挨,却不似雨水,倒像是些粉尘。他拍了拍衣服上的雨珠,小声道:“裴街使,是不是有什么风声?”
裴行俭忽地转过头,道:“魏兄,你听到什么了?”
魏方见他眼中竟然隐隐有些杀气,吓了一跳,道:“倒也没听到什么。裴街使,你没事吧?”
裴行俭大概也发觉自己有些失态,捋了把脸,道:“没事。”
没事才怪,看你一副心神不定的样。魏方肚里寻思着,却也不敢多嘴,道:“那,快些走吧。”心中却有些惴惴不安。平常巡夜,也不过走了一圈便是。唐时禁夜令极严,违禁犯夜者都会被送到附近武侯铺严惩,有些狂妄之徒在金吾卫巡夜时与之发生冲突,甚至会被当场处死。武侯铺是唐代金吾卫在城门和各坊设有的一种士兵驻扎处,属金吾卫左右翊府管辖,驻扎士兵人数也都不同,大城门有一百人,小城门则设二十人。而大坊武侯铺有三十人,小坊则只有五人。兴化坊和崇德坊都是三十六小坊之一,故都是五人武侯铺。
这些小坊东西长约一里,坊中也只开东西两门。兴化坊崇德坊一带因为大多是宗室和王公的外宅,平时走的人就少,这种雨天走在街上,更显得死寂一片。魏方越走越是心寒,心道:“这些王爷真喜欢住这地方么?鬼气森森,是人待的地方么。”他想着,嘴里道:“裴街使,这儿可不会有人吧……”却见裴行俭忽然站住了,他呆了呆,还不曾说话,却听裴行俭道:“魏兄,前面有人!”
裴行俭的手已握住七截枪枪柄,把枪从背后扳到了腰间。魏方见他竟有动手的意思,急道:“街使,在这儿还是不要动手为好。”他自己枪法练得不算佳,见识却也不少,知道这个年轻街使是大将军苏定方之徒。苏将军九尺龙吟枪名震天下,裴行俭的七截枪在军中也很有点小名气,枪法颇为高明,若是一时兴起与人动起手来,别处还好,这儿却尽是些宗室王公的宅第,万一犯夜之人是哪个宗室子弟,只怕连京兆尹和长安县令也要惹上一身祸事——唐时长安设京兆府,下辖长安、万年两县。长安县管辖朱雀街以西,万年县管辖朱雀街以东,裴行俭这支金吾卫巡视的是长安县所辖之地。
魏方说得已经很委婉了,裴行俭却似充耳不闻,已快步向前走去。魏方暗暗叫苦,向后摆摆手,道:“弟兄们,快跟上。”自己脚下一快,赶到了裴行俭头里,一边喝道:“金吾卫禁夜,前面是什么人?”他生怕裴行俭年轻气盛,惹出事来,索性先喊上一嗓子,让那边之人听到,快快回避了也就是。金吾卫禁夜,虽说犯夜者严惩不贷,但多一事终究不如少一事。
魏方武功远不及裴行俭,但他当了七八年兵了,脚力大为不弱,走得倒是很快,已抢在裴行俭之前,正与那人打了个照面。暮色沉沉,兴化坊一带因为街较窄一些,更加昏暗,也看不清那人是谁,只知道那是三个人,都戴着一个大大的斗笠。当先一个个子也不高,他身后两人倒是又高又壮,比他要高出大半个头去。
听得魏方的声音,当先那人抬起头来看了魏方一眼。魏方只觉那人斗笠下忽地射过两道目光,便如两柄细细的利刃,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他当兵已久,虽然没有真个上过阵,但也自觉不至于被人两道目光就看怕了的道理,可是这人的目光却真个让他觉得心寒,下面本来还要再呼喝几句,竟似咽住了似的喝不出来。
那人只扫了魏方一眼,忽然冷冷道:“瞎了眼的王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