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宝藏迷踪(第6/7页)
“这很难说,此行任务真正知道内情的不过三五人,如果这三五人串通好了,应是不太困难,皇帝可能会怀疑大哥交出的地点是假的,岂不太冤枉了。”
“随行的大军三万人,岂是三五人能掩人耳目的。”
“随行之人虽多,但真正进入宝窖的不过三五人而已,这种事越秘密越好,当年藏宝时,也不过才三个人……”
郑和默然片刻才道:“国公太多心了,国公的行辕外面戒备较严,那是纯为保护国公。”
“我需要特别保护吗?”
郑和道:“寻宝的消息虽然秘密,却难保不外泄,皇帝怕有会对国公不利,所以吩咐咱家严加保护。”
梅玉微微一笑道:“因此,我干脆将藏宝图交给总监保管,免得招人眼红。”
郑和也只有为之苦笑,他无法再为皇帝作更多的解释,皇帝不信任梅玉,行辕外密派侦者是皇帝亲自指定的,郑和也无权撤走,只有把话题错开了。
好在,他们已经进入了金马岭高原,而且大汉山已经在望了。
大汉山是藏宝的三个人取的名字,问到当地土人则各有所名,假如光是靠地名来找地方,则恐怕要失之千里了。
他们是率了两百名骑兵来到了山下,来到此地之后,根据第二张图的指示,找到了一块像人头的巨岩。
图上的说明是岩旁十丈处,有细石径可通,循径而上五里许,有飞凰石……
可是这指示是六七十年前的,在这几十年中沧海变化,却不是人力所能预料的,他们在人头岩畔,已经找不到路了,只有遍地的粗藤荆棘,巨者如臂,细者如指,上面长满了刺,叫人寸步难行。
他们本来叫人砍掉荆棘,理出一条路的,可是那荆条十分坚韧,运用刀斧一天下来,不过才清出丈许,假如要开出五里来长的路,势非一两年不可,那不是开玩笑。
第二天,梅玉就下令停止开路,带着李珠和姚秀姑,邀了郑和作伴,四出探查环境,他们带了一幅简图,勘查四周的地形。
梅玉想到开路既然困难重重,就得设法找找看有没有另一条路能够通达,反正指示的下一点是一块形如飞凰的石头,只要找到那块石头,就可以衔接上去了。
他们先沿着那片荆棘的周围,慢慢地向前推动。
梅玉一边走,一边在纸上写下什么?
姚秀姑为他准备了一大把的炭枝和一大卷桑皮纸,一天下来也用得差不多了。
当天晚上,他们在帐中,又聚集了商量着日间所得。
梅玉忽然说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大片荆刺是人为的。”
郑和怔然道:“何以见得呢?”
“因为我发现这一片荆棘的目的,似乎在围住了那座山头,使人无法到达,在棘林的周围有许多地方似乎有足迹来过,然后有人把荆棘的嫩枝向内弯去,使他们不再扩展出来,只围成一片方圆约有十里的范围。
郑和道:“不错,国公如此一说,咱家也有所发现了,那荆林的周围十分整齐,似乎是人刻意为此,这是什么意思呢?”
梅玉笑了笑道:“这个意思自然是利用这片荆棘,形成一片天然的障碍,使人无法前往。”
郑和道:“这个咱家也想得到,但是什么人会如此呢?”
“自然是知道其中有藏宝的人。”
“这话近情而不合理,如果有人知道其中的藏宝,早就把它挖走了,何必又种下了一片荆棘来保护呢?”
梅玉也直了眼睛,他也无法回答了。
不过梅玉虽然无法回答郑和的问题,却在突破难关上有了心得,他把逐日来观察所得的资料搜集起来,经过整理之后,居然凑出了一幅图形。
然后他说道:“这片林子是人为的已无疑问,此人是个深谙阵图之学的行家,林子是围着飞凰石而设的,这个林子也是朱雀的阵形……”
李珠立刻道:“不错,我也研究过阵图之学的,只是略解皮毛而已,我看来也像是有阵图之设,却无法辨明是什么阵图。”
“我也不能,因为它太大了,幸好我在每一个边上都画了图,用这些图凑起来才瞧看像朱雀。”
郑和道:“国公是否能找到入口呢?”
梅玉道:“如果这是朱雀,那自然要从雀口处而入,雀首在偏东,那一块尖起来的地方就是雀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