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宝藏迷踪(第4/7页)

山上有的是巨木,船上带了不少的工匠来,也带了制作砖瓦的工匠,就地取材,借建府之便,把中华的建造技术也移了过来。

梅玉则借着觅取梁木的借口,带了一彪人与副使郑和等人,深人蛮荒,进人了金马岭高原,直抵大汉山下。

他邀了郑和,在背人之处,慎重地取出了那幅地图,同时也邀了李珠在一起,因为她精于绘事,首先就把那幅图描了一遍下去。

郑和道:“这图上只指明了大汉山而已,四下一片丛莽,上哪儿找这个确实地点去?”

梅玉含笑地把那幅丝绢地图团成了一团,浸入了烈酒之中,足足有一刻工夫,然后才取出图来,上面的墨汁都已被酒汁所浸,化成一团,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郑和道:“糟了,这图毁了,若是临摹下来的图上有什么缺漏之后,那可又怎么办?”

溉笑道: “这是我跟大哥以前常玩的把戏,不会有问题,当年宫中的人想尽方法,要想套出我们的秘密,也没有得手呢!”

他点上了火,烈酒立刻熊熊烧了起来,片刻后酒尽火熄,那方丝绢却一点未损,抖开来一看,原来的模糊汁都不见了;绢上又是清清楚楚的另一幅地图和一切的说明,这幅图则是以大汉山的形势而绘制,标明了人山的途径和方向以及沿途的标记。

梅玉道:“大嫂,你快把这张图临摹下来,我们再找第三张图……”

“什么,还有第三张图?”

“是的,当初藏宝之际,不是有三个人吗?他们三个人各负责一部分,各人绘他自己那一部分的图和说明,现在只得两份,自然还有一份了。”

“那第三份呢?”

“大嫂确实已经把地图临摹下来了。”

“我是用另一方绢子蒙在上面临摹的,原图是用墨绘的,我是用原砂临摹的,红黑分明,把两块绢子一合,已经不见一点黑色,可知我已一笔不少地临摹了下来。”

“大嫂这个临摹的方法很好,一眼就可看出有无缺失或遗漏。”

“那不算什么,是跟家父研究出来的,他经常偷了一些文件来,要我照样临摹,我终于想出这个法子,不过还不如你们兄弟间想出的这个联络方法,下五门江湖上常有一些联络暗记,不是用火烤就是用烈酒浸才会现出字迹,你们却是两项全来……”

梅玉一笑道:“还有更精彩的呢!”

他把第二份显影的地图放在清水中,又弹上了一把明矾,然后用手搓洗着,看看把上面的墨迹又洗成一团糟的时候,再用热水一烫,奇怪的事发生了,图上原有的墨迹居然完全不见,又出现一点新的痕迹来。

他把绢帕铺开道:“大嫂快点临摹下来,这上面的字迹等水印一干就会消失无迹,这是我从一个在夫子庙变把戏的老师父那儿学来的戏法,还花了几百两的银子呢!”

郑和道:“不贵,不贵,用这种手法来传递秘密消息,实在太妙了,一块绢子上可以传递三次讯息……”

梅玉十分感慨地道:“是的,所以大哥敢把这幅图交给我,而不怕人中途截了去,因为别人不知道图中的秘密,得手去仍是没有用,因为他最多只能挖到第二次秘密,再也没有人想到同一幅绢子上有第三重秘密。”

郑和也赞叹了几声,然后道:“国公,你和逊皇帝当年也没什么军国大计,干吗要如此秘密呢?”

梅玉一笑道:“我们发明这种秘密通信方法,只是为了大哥方便溜出宫来玩,大哥被册立为储君后,宫中管得很紧,上哪儿去都有侍卫跟着,一点自由都没有。”

郑和笑道:“咱家那时已在宫中了,真难为那些侍卫老爷的,太祖皇帝的谕命是善加保护且寸步不离,可是那位皇太孙却又脾气特别,不许人在跟前,而且一转眼,人就不见了,他们也知道是跟国公悄悄地溜出去了,悄悄地打听了你们的行迹,想赶在前头去就近藏身保护,结果却没有一次摸对,他们已经买通了近侍,偷拆过你们往来私递的字条,结果还是每次摸空,想不到秘密今天才拆穿。”

梅玉一笑道:“我们不得不小心一点,大哥在那个时候处境就不安全,有一两回我们在外面,居然就碰上了刺客,要刺杀大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