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第19/28页)

那四家的擂鼓助兴的人看见计划成功,把鼓声擂得震天价响,以贺得计。

郭威郭勇双双护送贾仙儿了了台,来到场中,大家总算有机会看见了贾仙儿的全貌,一身甲胄,走动时琅琅有声,说明那一身银甲是货真价实的原物,不是做来好看的膺品。

琅琅作响的甲外所缀的银片,呈鱼鳞状缝在皮革上,原是件避刃护身之用。但擦得雪亮,走得琅琅发响,则又另具一股威仪,尤其是贾仙儿穿着起来,刚健中带着娥娜,英气中不减妩媚t把大家的眼睛都看直了。偌大一片广场,几家人聚集的人山,居然寂静无声,使她那银甲抖动的声音听来十分清哲。

郭威把家将们召来,贾仙儿低声嘱咐了一番,然后接过了龙头,看来这位美娘子要亲自参与夺珠了,引得那些观者又兴奋、又紧张,连大气都不敢透一口。

贾仙儿手舞龙头,把一条长龙引得左右盘旋,倏地飞绕,十分灵活,好看之极,连另外四条龙的健儿都忘其所以,只呆呆地看着他们表演。

长龙慢慢地向柱子移近,他们才提高了警觉,连忙蓄势以待,那知贾仙儿呼喝一声而起。

她带着龙头,长身拔起,后面的那些健儿们则同时放了手,看着那一条银龙如同乘云而飞,拱成一道优美的长虹,龙口一张一合,已将龙珠衔在口中,翩然下坠时,那些健儿们刚好过去接住了龙身的支棒,再度起舞,却已经夺珠而回。

银龙口中含着彩珠,绕场旋舞一匝,看的人疯了,舞的人也疯了。他们在贾仙儿的引导下,忘其所以,一个连一个,只知道顺着前面的力量、方向,把自己的力量配合上,三十六个人似乎结成了一个整体。

四周无数围观的人只道那条龙活了,是一条真正有生命的银龙,而不是由人操纵控制的布龙了,因为人力不可能使一匹布、一些竹架、几根木棒、一堆彩色纸花表达出这么玄妙的活力。

看台上的汾阳王也失神地道:“这……是我的儿郎们所舞的龙吗?”

侍立在旁的李益虽然神态激动,但仍是相当平静的一个,立刻躬身答道:“是的,老千岁,他们都是您麾下的将爷。”

汾阳王道:“那就怪了,老夫似乎已经不认识他们了,什么时候他们学会了这一身飞腾纵跃的功夫!”

李益笑道:“不必学,他们披艰历险,生死沙场,征伐千里,每个人都养成了一身超凡的体能,只是无从发挥而已,今天贾大姊加以指引,使他们尽献所能了。”

说着银龙到台前,龙首昂举,将夺来的彩珠吐了出来,汾阳王竟忘了接取,倒是后面的霍小玉上前捧了放在汾阳王的案前,龙首三点,长龙乍敛,在一阵疯狂如雷的采声中,隐入旗门之后不见了。

没有多久,贾仙儿在郭威兴郭勇左右的拥簇下,仍是一身戎装走上来,朝汾阳王一躬身道:“老千岁,妾身一时高兴失态,望乞恕罪。”

汾阳王双手抱拳连拱道:“什么!夫人失态,这是谁说的?老夫但见神龙飞舞,还以为是活龙自天而降了呢!夫人,百年来难得一见的盛况,今天托夫人之福,使老夫有幸目靓,老夫真不知道该如何道谢!”

贾仙儿道:“妾身在江南社戏中,也见过舞龙,觉得很有意思,只是不及府上的这条银龙威武,而且舞者的身手也不如府上的将爷们矫捷,所以夺珠之后,心养难止,带着他们舞了一阵,闯了一场大祸。”

汾阳王道:“什么大祸都由老夫顶着,夫人但请放心。”

他们在相互对谈,不当回事,可把一旁的李益着急了,连忙道:“贾大姊!到底是什么?”

汾阳王笑道:“十郎!你到底年纪轻,沉不住气,还会有什么了不起大事呢,最多是我家中的那些儿郎躺下罢了!”

贾仙儿一怔道:“老千岁已经知道了?”

汾阳王笑道:“老夫本来不知道,是十郎告诉我的,老夫本来对那些儿郎突然一个个能干起来,感到很不解,十郎解释说他们受了夫人的鼓舞,神凝一礼而入忘我之境,才有超越平常的表现。但血肉之躯毕竟不是铜浇铁铸的,过份消耗体力后,一定疲劳万分,恐怕都躺下不能动了。”

郭威道:“爷爷,您真是料事如神,那三十五个人都脱了力,放下长龙后,有一半连路都走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