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7/12页)

大批的人与两条大船,都由文蕙姑带着绕道去与芙蓉会合了。

杜云青只留下了渔壳、陈四公公、甘凤池、陈芸娘、白纫珠、纪小如以及一个叫祁浩的剑手。

祁浩是玉龙寺的人,但也是寿亲王遴选了送进玉龙寺,埋伏设在玉龙寺的暗探。

杜云青留下他的目的是为了在渔夫岛上还有几个他的同伴,可以连络了引为己用的,这样在潜登渔夫岛后,可以得到不少的助力。

带咱的文蕙仙,一共九个人,乘了两条船,每人都穿上了紧身的水靠。

白纫珠与纪小如不会泅水,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每个人用两个盛水的皮袋,吹足了气,塞上口后,系在脖子下面,把头托着浮起来,别的人拉着她们,进行毫无困难。

大船在浓雾中易向而去,小船则以螺角,继续跟岛上连络呼应,慢慢地接近了岛上。

文蕙仙对岛上的情势较熟,最后留下她跟鱼壳继续留在小船上,多得最后的一刻再行动,其余的人,则在祁浩的带领下,已经潜入了港叉,而且找到了两条驶来的八幡船!

蹲伏了一阵后,杜云青首先攀上了一条船,很幸运,因为对方的计划是要诱他们深入后在岸上夹击,所以把两条大船拖进港叉的小河道中掩藏了起来,船上的人也都在停泊处理伏备战。

所以船上没有留下什么人,只有一两个水手,而且并没有多少功夫。

杜云青不动声息,轻而易举地把他们都制住了后,搜查了一遍,发现这两条船居然有着两门铜炮。

这是东瀛人仿制的土炮,手工十分简陋。

但是杜云青却十分满意了,他要利用的不是两门炮,而是发炮的火药,终于在船底找到了两大桶。

他彻底地清查了两条船后,才下去招呼其余的人一起上来,首先从事了破坏的工作,拆毁了船上的舵。

然后把火药分洒在船的每一角落,最后把剩下的制成了许多小包,找了两只强弓以及两支长剑和一卷裹着琉屑的引线,再悄悄地把大船推了出去,慢慢地淌进了港中。

这时浓雾已将散,岛上的人用号角招呼外面的大船驶进来,吹了半天,没有回应,却看见了两条八幡船在岸边打转。

他们起初不经意,还以为是自己人要出海去迎截,然后看看情形不对,才发声动问了。

杜云青在船上操着东瀛夷语回答说:“系船的览索断掉了,船被潮水带了出来。”

因为他操的是扶桑语,因此那些海盗们绝没想到会是敌方已经潜入,还有人用粗话骂他为什么不早说。

杜云青仍是以夷语回答道:“我不敢叫,怕被外面的船上听见了,破坏了我们的计划。”

“八格野鹿,你现在还不是叫起来了,他们又听不懂我们的问话,你怕什么,还不快把船弄回去。”

“我们一共只有四个人,分在两条船上,怎么弄得动。”

说话的那个人似乎是首领,又咕咕哝哝地骂了几句,随即吩咐下来,接着两条快舟,各载了七八名水手,来到两条大船务,纷纷攀上了船。

杜云青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才出来,跳上了小船,鱼壳由水底翻上来,迅速驾着小船离开了。

两条船上的人,摸索着找不到同伴,又哇哇地吼起来了,吼声惊动了在岸上的首领。

他的经验比部属们丰富,头脑也比较冷静,立刻发现不对了,船漂流出来,这是常有的事,但不可能发生在八幡船上。

因为他们是扶桑岛国最有名的海船队,船上的水手都是最优良的人员,不会有这种错误与疏忽。

尤其是这两条船,是八幡船队中精选出来,担任特别任务的,更不可能有那种疏忽,再者,两条船同时漂流,那更会令人难以相信了。

然而,还有一个原因,一个连杜云青也忽视的原因,这正是涨潮的时候,潮水会把船推到岸下搁浅,也不会漂到港叉中来.除非是人把它们推出来的。

这三点联想后他意识到他已陷入了一个圈套,但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圈套呢?他想了一下就想通了。

想通后,他几乎立刻就发出了命令,大声叫船上人跳下海中,尽快地离开船,只是太迟了。

他的命令只发了一半,后一半被一阵霹雳般的巨响掩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