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6/12页)
这不是个好办法,但是个很稳妥的办法。
芙蓉那边有三大条船,有四十条小船,还有不少的好手,用不着太逼近,只要把船泊远处,严密监视,守株守兔。
这边的高手虽多,要想越过辽阔的海面跑出来拼战已经要吃很大的亏,而且玉龙寺与东瀛来的武士,不一定个个都有绝佳的水性。
这广阔的大海,就可以把他们的力量抵销了。
渔夫岛是个荒岛,只供沿海作业的渔夫休息晒鱼之用,捕到的鱼量过多,一时料理不便可以将船驶进来,把鱼摊在岩石上,利用日晒风吹制成鱼干再载运回去。
这说明渔夫岛是个不毛之地,不适于久居,而且形势险恶,易守而难攻。
所以才为海寇盘踞的原因,是因为此地有一处较为深广的小港口,可以容几条大船驶入停泊。
可是住在岛上的海寇不时仍要到琉球沿岸一带去侵扰,主要的是为了夺取食物给养与淡水。
岛上没有充足的水源,没有广大的平原可供耕种,没有森林,只是一处穷山恶水。
突然增加了两三百人,食指浩繁,船当然带了一些给养去的。
可是杜云青想他们不会准备得太多,因为两条船各载了百余人,已经不会有携带了太多食物与水了。
而且由于以往夺取给养容易,他们若不作久居的打算,也不地想到要带多少食物的,更不会想到用这一着来对付他们。
突然增加了实力,原是准备杜云青等人前去突击的,他们的消息不可为不灵,但是没想到杜云青他们这边也会发生一点小问题。
若不是因为有部分光华会的会员向杜云育提出借用渔夫岛子,所以我才来找你师父私下为助。”
杜云青道:“那么大琉君的意思是袖手旁观了?”
文意仙道:“蓉姑娘以朝廷特使的身份,强行要大琉王一明确表示,最后只求准他答应,等海寇除后,他拨出卫队,分驻沿海,以防其再复。”
“靠得住吗?我的意思是他们守得住吗?”
文蕙仙苦笑道:“那是骗人的,如果守得住,就不会让海寇侵来了,不过我父亲所领的水云门下弟子,基于切身利害相关,倒是踊跃支持,我父亲已经集合了全部门下可供一战的子弟,约莫有两百人,小船四十艘,交给蓉姑娘统筹指挥作战,这才是我们真正可信任的武力。
而且蓉姑娘向大琉君请准册封我父亲为千户之职,统辖近海诸小岛,将来这两百记名弟子,都改编为正式的军队,执戈自卫,蓉姑娘看过他们的实力,说他们尚可一用,而且他们的身家是都在这几个岛上,一定会尽心尽力的。
这才是杜云青要知道的一句话,他的目的也是要知道这件事,清除了玉龙寺的势力后,他希望当地的人能负起自卫的责任。
杜绝玉龙寺再度入侵之徒,也可杜绝了一些光华会中急切求功之徒,据此以为发展之念了。
芙蓉的话是根据各方面的观察后,作了个有力的暗示,也帮助了杜云青的决心,因此他跟鱼壳、陈四公、甘凤池等人略加商量后,决定了另一个战略。
把船上大部分的人力都移师去跟芙蓉会合,等雾散之后,大举进攻,他则与几个人留下来,分乘两条小船,利用大雾的掩护接近后,再设法游行登陆,破坏渔夫岛上的大型战船以及一切能使用的浮海工具。
这个战术虽然冒险,却有一个好处。
只要能够成功,就可以把对方的人围死在岛上,不管他们的未作训练义师,屯兵反清的要求,杜云青不会叫芙蓉先去向大琉王疏通。
兵贵神速,必然是一到就迳行突击,那就恰好中了对方的埋伏。
因为在预先的计划是不惊动岛上任何人,直接就对渔夫岛展开攻击的,等到扑灭这边岛上的人,再行伺深海夜光岛的情形而定攻守之计。
在杜云青的信谈中,对方也差不多要在那个时候,才能赶到来。
正因为临时的事故发生,需要先见大琉王,杜云青迫不得已,才把预定进攻的行程拖延了一天,以便芙蓉带入绕道进诣大琉王后,配合攻击。
而这边的两条船也就离开了航线,慢慢地转折回去,想不到这一耽误,反倒帮助了他们,得以及时知道消息与对方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