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胜回下 犬士退隐乐天命 众将得失叙其尾(第5/5页)

义尧于天文二十年卒,葬于香华院府中的延命寺。延命寺大概是在义尧时被迁到府中。义尧卒后其子义弘嗣。义弘也很骁勇好战,立即任左马头,以上总的佐贯为其居城。弘治二年义弘与其子义赖率兵过江,攻打相模的三浦,与北条交战。义弘大胜,占领了三浦四十八乡,那里从此长期成为里见的领地。永禄七年,义弘又与北条氏康战于国府台,义弘大败,国府台城陷,从此下总便不属于里见,皆归北条所有。其后仍与北条战斗不止。天正六年义弘卒,义赖嗣,任安房守,又以鬼本为居城〔鬼本其地今不详〕 。天正五年与北条和好,娶氏政之女为妻。其后议和又破裂,受到小俵兵的攻击。十八年以后才平安无事。这时义赖任从四位侍从。此后三代皆叙侍从,因此时人称之为安房的侍从。义赖卒,其子左马头义康嗣,以安房的馆山为居城。至义康之子安房守忠义为第十代。若除去义丰则为九代〔这家谱并非虚构,皆根据史实略记之〕 ,但义丰不应除外。识者对此论之曰:义丰杀其叔父实尧而自立,相当于五逆之大罪。但实尧也有罪,他受其兄义通托孤之遗命,而想传位于己之子,及至义丰长大成人,长期借房总而不还。是以祸起萧墙,以至杀身。因此里见之世代家谱,如将义丰除外,则实尧亦应除之。今不除实尧,也不应将义丰除掉。本传作者按:于《里见军记》中将义丰做为义通之弟,无与实尧争执之事;同时也未将实尧列入世代之内。另将义弘做为义尧之弟,都颇有错误。在该书中义实于长享三年四月七日卒。法号献珠院将军建宝兴公居士;义成法号厅月院将军大憧胜公居士,这不是根据延命寺死亡者名簿之记载,真伪难辨。又按:里见和北条在国府台之战,于《里见军记》中,义尧和义弘两代曾交战三次。另在普通《军记》中,只有永禄七年的一次,义明阵亡也在那时,这是错误的。盖国府台之战,于天文十一年义尧时和永禄七年义弘时,前后有过两次,义明阵亡是在天文十一年之役,《军记》所载有误。此虽是不必要之争辩,仅随笔志之。复说八犬士在安房聚会之初,以义通为将操练水路兵马,在山路获得十棵灵芝,将其凋荣与里见十代的荣枯对照起来,看官定会想到似乎是其前兆。盖八犬士一世功名,娶高贵的公主为妻,高官厚禄,醒过来都如同南柯一梦。人生无常,如能禁欲敛情,积善去恶,谨言慎行,生而对得起天地,死而给子孙留荣。踏古人之先迹,择其善而从之,以为他世之师,则人皆为犬士似乎很难实并不难。

凡为人君者只在于择良臣;庶人则在于择良友。有良臣则无不治之国;有良友则无不善之人,何忧无兄弟呢?当时以落魄流浪之身逃至东国开基立业,终于成了大诸侯的,只有里见和北条。北条虽领地倍于里见,得了许多州郡,但早云、氏纲、氏康、氏政、氏直仅五世便断绝。而里见虽只有房总两国,子孙却传了十世,都是因为义实和义成两代的德泽和仁义善政的余馨,长期遗留在民众之间,这不是美谈吗?有诗、歌为证:

汉诗:里见名臣八犬传,精编五卷集珠全。

谁云咱恶他戏谑,惊叹流行独杰然。

和歌:众人心中八犬士,如珠似玉俱八行。

虽是荒唐无稽辞,劝诫诸公奋勉之。

上述之诗虽好似自负夸口,但这乃世间亿万人之众目所睹,实是如此。虽说是荒唐无稽之辞,但看官细读可用以自警和警人。即使不然也可使你渡过迷津到达彼岸。总之因患眼病视力衰退,已不能自由提笔,便不得不向妇幼教汉字、教假名,让他们代书,才算撰完全编。看官定会知道作者的努力吧。最后有歌一首:

见之必然生怜意,目遮层障完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