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疯喇嘛(第5/18页)

接下来的一整天,再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没看到马匪,补给也十分充足。沿途牧民听到萨仁乌云到来的消息,都纷纷跑出蒙古包,双手献上哈达和最美味的羊羔。不光是虎贲,就连教士也慢慢习惯了羊肉的腥膻味道,骑术也越发熟练。不过无论他怎么努力,还是赶不上萨仁乌云,她轻盈得就像是一朵大风吹动的白云,轻轻一纵,便骑出去很远,浑身的活力根本挥洒不尽。

当天晚上,车队停留在一处避风的凹地中心,周围是一圈椭圆形的草丘。护卫们七手八脚地把帐篷再次搭起来,还额外给教士搭了一个小的,离萨仁乌云的住所不远。至于那些动物,都老老实实留在车上,停放在帐篷后头。只有万福和虎贲身躯太大,教士特意把它们松开,只用绳索牵在地上的橛子旁。

这些工作做完时,太阳恰好没人地平线一半。教士深深吸入一口已然变凉的青草气息,向远方看去。那昏黄晦暗的光芒像溺水者的手臂,绝望地从草原的边缘伸出来,高高举起,想要抓住灿烂的云霞,仿佛不甘心自己的沉沦。可暮色正徐徐涌上来,不可阻挡地将光芒吞没。

萨仁乌云走到教士身旁,轻轻说道:“你知道吗?这是草原上最美妙的时刻,既不是白昼,也不是黑夜,牧民们把这一刻称为卜瑞——生者和死者会在这段时间看到彼此,任何人在此时祈祷,都能同时让神祇和恶灵听到。”

教士一边努力理解着萨仁乌云的话,一边注视着眼前逐渐暗淡的光线。他从小就很迷恋黄昏,那种感觉像是走进一座暗房,他脑子里那些异想天开的幻觉,在昏黄光线的冲洗下,慢慢在现实的底片中显现出来,彼此叠加。

“来,我带你去看个东西。”萨仁乌云拽着教士的手,朝着夕阳落下的方向走去。

他们越过沟坎,爬上草丘。教士看到在草丘的顶上,矗立着一个大大的圆锥体石堆。它大约两米高,尖顶上插着三根柳条枝,石块彼此镶嵌得很巧妙,缝隙之间还夹着几条几乎褪掉颜色的破烂哈达,正随风飘舞。

萨仁乌云告诉教士,这种东西叫作敖包,是寄寓着神圣魂魄的神物,同时也是茫茫草原上的路标,为旅人指引方向。每个牧民路过时,都要停下来祈祷,并亲手添加几块石头或几捧土。此时黄昏笼罩,天地之间的边缘都模糊起来,唯有这个不知何时建起的敖包,形体依旧清晰,与周围格格不入——就像是混沌大海中的一座灯塔。

雕着花纹的皮靴踩在草皮上,萨仁乌云一步步走到敖包近前,从腰带里掏出几块形状各异的石子,虔诚地把它们一一塞进敖包的石堆里。要知道,在草原上,石块并非唾手可得,她一定是在白天赶路时就在刻意搜集了。

教士忽然注意到,这些石头的形状与他带来的动物颇为相似。最大的那块,拱起一条如同万福臀部的大曲线。次大的石头圆滚滚,如鬃毛完全展开的虎贲。其他的也各有神韵,能与这些动物一一对应。他数了数,一共是十一块,最后那一块石头的样子很像自己。

有那么一瞬间,他感到有些不安,想起从前读过的一些博物书籍,似乎非洲或南太平洋的某些原始部落会用这种方式诅咒仇敌。不过这个念头稍现即逝,这里是草原,萨仁乌云不会做这样的事。柯罗威教士虽然只与这个女子相处不到一天,但对她却抱有莫名的信任。

萨仁乌云并不知道教士的心思,她在敖包前认真地摆布着石块,嘴里还喃喃念诵着什么。过不多时,所有的石块都放入了敖包,使它的形状发生了一点点改变。

她起身对教士道:“敖包是一扇大门,走过它,你就能看到真正的草原。”

教士开口问道:“你现在要祈祷吗?”

萨仁乌云唇边露出一抹微笑:“不,我要跳舞。”

还没等教士有所回应,她舒展双臂,居然在敖包前跳起舞来。

她的舞姿相当缓慢,两条长长的手臂交替在半空划过,动作玄妙,体态婀娜,头上的小挂饰叮当地响起来。也许是黄昏光线折射的原因,以她白嫩的手指为中心,一圈圈肉眼可见的涟漪正在向四周扩散开来。教士感觉,整个草原都开始变得不太一样了,模糊扭曲,仿佛一位失望的画家正在用抹布疯狂地擦去画布上的油彩。所有的东西都化为一抹含混的颜色,唯有萨仁乌云和敖包还保持着清晰的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