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卷一 源博雅(第5/11页)
当季节变幻,内心有所摇摆,博雅这种乐器会自然奏出其中的乐章。
欲罢不能———
凄苦不堪———
就乐器自身而言,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了。
博雅吹起笛子,就是这一欲罢不能的乐器自身,主动奏响了乐曲。
博雅就是一支笛子。
置身于月光中的笛子,无法忍耐月光的清辉,自身开始奏鸣起来。
对博雅自身来说,根本没有正在吹笛子的感觉。
变幻不停的季节感与天地间的气息,渗入博雅的胴体,又穿过他的肉身而去。这时,博雅这支笛子,奏响了官能性的音符。
欢乐,喜悦———
博雅的肉体是天地自语时的一种乐器。
世人也好,天地也好,总有不鸣不快、欲罢不能的时刻。
在这种意义上,源博雅这一生命,正是天地间的沙漏。
到底流逝了多少时间呢?
猛地有所察觉,博雅睁开眼睛。
之前,博雅一直闭着眼睛吹笛。
把笛子从嘴边移开,发现对面停着一辆牛车。
在河岸边的大柳树下。
是一辆女宾车。
在月光下仔细看,发现香车旁边侍立着两位男子,像是杂役或者家人。
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找我有什么事情,还是正在这一带办什么事情吧?
博雅不再吹笛,朝香车的方向凝望着。车子只是静静地停在那里,既没有人从车子上走下来,也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夜风中荡漾着一种好闻的香气,好像是从香车那边飘过来的沉香气息。
到底是哪位血统高贵的美姬,静悄悄地坐在车中呢?
博雅心有所思,却没有主动去打招呼的意思。
那天晚上,博雅就此回府。然而,与那辆香车的邂逅,却远非终结。
第二天晚上,博雅又行至堀川,吹起了笛子。
不一会儿,当他在桥旁按笛,有所察觉似的抬头打量时,发现那辆香车又停在那里。地点,仍然跟昨晚一样,是在河边柳树下。
博雅心中暗忖,此事有些蹊跷啊。却还是没有上前招呼一声,只是任其自然。
博雅本来打算下一个晚上还去吹笛子,可是不巧,天下雨了,结果没有去成。
隔一天他再去时,那辆香车仍停候着;再接下来的夜晚,香车仍然停候在那里。
那辆香车好像是来听自己吹笛子的吧。到了第五天,博雅似有所悟。
或许,这辆车子,就是专为聆听我的笛声而来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最初见到它是四天前的晚上,在那之前,博雅也曾隔三差五地行至堀川桥边吹笛子。
兴许,从老早开始,车子就来了,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吧。
博雅兴致浓厚起来。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坐在车里呢?
“晴明,我不知不觉就对香车产生兴趣了。”
博雅告诉晴明,第五天晚上,他终于开口了。
博雅垂下持笛的手,朝香车走去。
是一辆吊窗车,轭头系着一头青牛。
在牛的两边,看似杂役和家人的两位男子,默默地侍立着。
博雅在车前站住,不是朝杂役,而是直接跟车主打起招呼来。
“每天晚上,您总是在我吹笛时前来。到底是什么样的高士坐在车中?是不是有事和我商量?”
“实在太失礼了!”如此回答的竟是杂役。
杂役和家人一齐单膝跪下:
“坐在车里的,是我们服侍的府中小姐。”
他们低头施礼。杂役说:
“七天前的晚上,小姐正要就寝时,隐隐约约听见笛声从外面飘来———”
小姐一直倾耳聆听着,直到笛声消失才上床就寝。可是到了第二天,那笛声还一直萦绕在耳边。
到了第二天晚上,又听到了与前晚相同的笛声。
越是侧耳细听,那笛声就越是悠扬、清越,回旋在耳旁,久久不去。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奏出了这么美妙的音乐呢?”
小姐来了兴致,便命杂役驾车出门,循着笛声来到堀川小路。
到这里一看,果然看见横跨堀川的石桥畔,站着一位身穿夏布长衫的男子,在月光中吹着笛子。
那么迢远的地方尚能听到如此清越的笛音,吹笛者决非等闲之辈。
于是,每天晚上,当笛声传来,小姐都会喃喃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