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思量(第7/14页)

“悄吟着右方的和歌。”

实赖自己记的裁判记录上写着。

圣上是在念平兼盛的“深情隐现”句。

源高明也听见了。

“天意在右啊。”

高明向实赖悄语道:似乎圣上喜欢右方的和歌。

于是,实赖终于下了决心,判右方获胜。

结局是——左方十二首获胜。

右方三首获胜。

平分秋色的五首。

即便没有源博雅读错两首次序因而判负,左方仍获大胜。

比赛结束,盛大的宴会开始了。

美酒佳肴,欢歌笑语,能够摆弄乐器的人都一显身手。

某假名日记的作者写道:夜深,胜负已定,乘兴玩乐。众人欢聚一堂,管弦之声不绝。

左方。左大臣弹筝,朝成宰相吹笙,重信大人舞蹈。藏人重辅吹笛。之后实利朝臣唱歌。琵琶伴奏。

右方。源大纳言弹琵琶,雅信宰相跳舞,大藏卿伴奏。博雅大人吹筚篥,之后繁平弹筝,公正唱歌c 笛子伴奏。

博雅此时还弹了和琴。

博雅的音乐才华出类拔萃,因为他作过《长庆子》的曲子,颇得女官们的好评。

没有不散的筵席。

《殿上日记》这样记述宴终的情景:东方既白。仪式结束,大臣以下,歌舞退出。

宴会持续到黎明时分,天皇已回深宫。不久,大臣以下。众人载歌载舞地离开了。

就这样,一场名留青史的歌会就结束了。

不想后来发生了一件事。

因为这一件事,这次天德四年三月的歌会。就更为深刻地铭记在历史上了。

左方进行最后一个回合的赛事的作者,与右方的平兼盛一争高下的壬生忠见死了。

忠见的“恋情未露”和歌,与兼盛的“深情隐现”和歌比拼胜负,失利之下遗憾万分,郁郁不解,转成“拒食症”,以至衰竭而死。

壬生忠见变成了鬼,夜夜出没于宫内。

“所以说呀。晴明……”

博雅边饮酒边说:“一到这个时候,我就必定想起那次宴会和忠见大人。”

虽已时隔两年,但似乎博雅仍未能与过去的岁月拉开适当的距离。

只有些微的风。

夜色中,庭院的杂草开始轻轻摇曳。

博雅贪婪地呼吸着充满植物芬芳的大气,浅斟慢饮。

“竟然还有那样的鬼啊……”博雅叹息。

“鬼? ”

“忠见大人的事嘛。”

“忠见大人嘛……”

“圣上知道忠见大人鬼魂的事,是在什么时候? 也许是一年之后吧……”

“他那种地位的人,对那些无聊事——像宫内闹鬼那样的事,在乎得很吧? ”

“‘他’是谁? ”

“圣上啊。”

“喂,晴明,我以前不是跟你说过,别管圣上叫‘他’吗‘”

“是吗? ”

晴明无所谓地微笑着。

最先因为壬生忠见的鬼魂而闹事的,是那些工匠。

源博雅为壬生忠见鬼魂之事拜访晴明,是在应和元年春天。

也就是距天德四年那场宫内歌会约一年之后。

像往常一样,博雅和晴明在向着庭院的外廊内相对而坐。

距八重樱开放之期尚早。

而庭院深处的山樱已是花团锦簇,花压枝低。

淡桃红色的花瓣,无风之时也一片片悄然坠落。

一片飘落,尚未着地之时,男一片已离枝。

这是一次不期而至的拜访。博雅不带随从,独自步行过来——他虽为朝臣,偶尔也有这样率性的举动。

时值上午。正是院里杂草叶尖凝着露珠,还没有干掉的时候。

“不碍事吧? ”

博雅同晴明。

“中午有一个客人来,在此之前有时间。”

晴明望望博雅,后背往柱子上一靠,接着说:“有事的话,说来听听。”

“忠见大人的怨灵出现在宫内,想必你已知道? ”

“就是壬生忠见大人的鬼魂那回事吗? ”

博雅点点头:“没错。”

壬生忠见是壬生忠岑的儿子,后者作为《古今和歌集》的编者之一闻名遐迩,他作为歌人,死后被列为三十六歌仙之一。

天历三年——从天德四年的歌会算起,七年前举办歌会时,忠见也为多个题目创作了和歌,两次歌会之间的时期内。他还好几次在其他歌会上推出作品。

称之为歌会专家有点难听。但这样的歌会人才,相应的名气也不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