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咒俑(第3/12页)

可是,众人的眼里,却似乎都可以见到层层叠叠横卧在这土地底下的兵俑群。

无人打破空海的沉默。

起此一咒,竟能跨越如此辽阔的时空。

“辽阔得无以形容——”

大唐的大地、子民,似乎拥有与天同等的广度。

耳边传来轻微的牙齿打颤声。

空海循声望去,白乐天站在不远处。

他的身子正微微颤动着。

视线既非看着天也非看着地,白乐天想咬住嘴唇。

然而,强烈的颤抖令他无法咬住嘴唇,也因此才发出牙齿打颤声。

白乐天的视线,与其说拋向远处的虚空——倒不如说是凝视着自己内心深处。

某种强烈的情绪与感动,似乎正紧紧攫住这个男人。

“司马迁《史记》中,曾描述始皇帝陵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这些陶俑,应该是守护地下宫殿的士兵吧。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正是传说中始皇帝地下宫殿的一部分——”

白乐天的声音,再度颤抖起来。

这个男人,内心正澎湃激荡着无法自已的情感,他似乎想藉由说话而将它压制下来。

始皇帝生前想做的,是建造供自己死后居住的庞大地下宫殿。他打算将地上宫殿原封不动搬至地下。

据说,原为一国之君的秦王政,自从平定七国,以“始皇帝”自号后,便展开地下宫殿的建造。

他征用为数约七十余万的罪犯人力,历经十二年岁月仍未竣工。

此一地下宫殿,曾遭到攻入咸阳的项羽军队挖掘、焚烧。

有关陵墓的描述,白乐天曾留下《草茫茫》诗作:

草茫茫,土苍苍。

苍苍茫茫在何处?

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

当时自以为深固。

下流水银象江海,

上缀珠光作乌兔。

别为天地于其间,

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

龙椁神堂三月火。

可怜宝玉归人间,

暂借泉中买身祸。

奢者狼藉俭者安,

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

汉文葬在霸陵原。

然而,写作此诗的白乐天,至今为止,也不知道这些兵俑的存在。

柳宗元、空海、逸势三人,均读过《史记》。

白乐天说的话,他们当然都知道,那是基本学养之一。

然而,目睹内在澎湃难抑的这位诗人,因为体内沸腾的东西而颤声抖语的模样,他们再度深刻感受到,眼前所见之物的意义,那意义渗透进到了他们的肺腑之中。

“就是这个……”

张彦高低声嗫嚅。

“就是这个!”

声音高亢了起来。

“去年八月,棉田所出现的,就是这个东西!”

话才说完,张彦高却又左右摇起头来。

“不,这是埋在地下的,我说的不是这个。当时出土的东西,跟这兵俑很像,几乎可说一模一样。”

不知是否想起那晚的事,张彦高转身像是准备往后逃,一双脚却仍然僵立在原地。

仔细端详兵俑的脸庞,性格塑造明显不一样。

一个颧骨外凸,大眼上吊;一个五官平板,鼻翼横展,眼眸细长清秀。

与其说,这形貌乃偶然创作所为,倒不如说眼前真有士兵作为临摹对象来得自然。

兵俑的造型,极其写实,仿佛就会动了起来。

空海跨前一步,站到一尊兵俑面前。

他伸出手,朝俑体摸去。

“空海先生!”

张彦高发出近乎悲鸣的低呼。

“没问题。”

空海触摸了那尊兵俑。

他用指尖缓缓抚摩俑像表面,接着弯曲手指关节,敲了敲俑体。

有回音。

从那声音或大猴先前挟抱的模样,可感觉里面似乎是空的。

“硬的,纯然是陶制的俑……”

空海喃喃自语。

“如果像真人一样活动,大概马上会碎裂。”

“可是——”

“不,我不是说你看到的是幻影。事实上,你的同伴们,当时不是被杀就是受伤了。是吧?”

“是的。”张彦高答道。

“你先前说过,这地下又发出某种声音,棉田可能又要冒出什么东西来了——”

“是、是。”

唔——

空海陷入沉思。

“那,至今还没出现吗?”

“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