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马嵬驿(第2/14页)

此时,玄宗只能以粗糙的胡饼果腹。

那日,许多百姓知道皇宫已是人去楼空,遂蜂拥而至,抢夺金银财宝,还放火烧掉了宫殿。

玄宗一行人,在小雨纷飞、夏日的荒郊野外走着。荒野之中,烟雨蒙蒙,汉代王公诸侯的陵墓,稀稀落落分散其间。

一行人抵达马嵬驿,已是翌日傍晚。

所到之地,当地的县令和百姓几乎都已逃逸。马嵬驿也不例外。

粮食已罄。

途中也有臣子和士兵脱逃,根本无法统御。

饥饿和不安,让士兵们群起鼓噪了起来。

“杨国忠昏庸误国!”

有人持如此论调。

宰相杨国忠若能与安禄山和睦相处,也不会发生这种事。

“杨贵妃狐媚惑君!”

也有人如此主张。

因那个女人蛊惑了英君,才让皇帝怠忽国政。

附和的意见,此起彼落。

“杨国忠该死!”

不知谁起头喊叫。

“杨贵妃该死!”

不知谁随后喊叫。

“杨氏一门,都该诛杀!”

以护卫身份随侍的龙武将军陈玄礼及士兵们,也异口同声地吶喊呼叫。

叛变了!

士兵们立刻行动,想诛杀杨氏一门。

杨国忠和其家族。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

玄宗皇帝和杨贵妃,从驿馆窗户目睹了这一切。

亲眼看见锋利的枪尖贯穿自己堂兄和姐姐们的脖子,高高地举了起来。

“只剩一个祸根,就在驿馆之中——”

陈玄礼站在门前高声喊叫。

祸根——指的就是杨贵妃。

杨贵妃可说有罪,也可说无罪。

因为有杨贵妃,杨国忠及其一族才会飞黄腾达。

但此时的局势,紧迫得根本也无从追究原因和判断是非善恶了。

陈玄礼已经斩杀杨氏一门。

玄宗若饶了杨贵妃,就会成为留在皇帝身旁的惟一活口,很明显地,杨贵妃不久将会找上不共戴天的仇敌陈玄礼复仇。

对于陈玄礼而言,除了将杨氏一门斩草除根之外,自己将别无活路。

答案只有一个。

玄宗终于下令宦官高力士处死杨贵妃。

高力士带着杨贵妃来到驿馆中庭的小佛堂前,以一条布巾缠在贵妃粉颈绞死了她。

陈玄礼确认尸体无误后,士兵们方才有如吃下定心丸般平静了下来。

贵妃的尸体,就埋葬在离驿馆不远处的原野。

据说是在入蜀街道不远处的一个小山丘脚下。

之后,玄宗平安抵达蜀地,在那里住了一年有余。

安禄山则在洛阳失明,且为毒疮所苦。

爱妾段氏此时为他产下一子。安禄山想废太子庆绪,改立亲生子,此事被庆绪得知,反被庆绪所杀害。

《新唐书》曾有如下记载:

是夜,庄、庆绪,持兵扈门,猪儿入帐下,以大刀砍其腹。禄山盲,扪配刀不得,振幄柱呼曰:“是家贼!”俄而肠溃于床,即死。年五十余。

玄宗于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一月,重返长安。

据说,玄宗一回到京师,就想改葬贵妃,后因周围臣下反对始作罢。

以上是空海从相关史书中耙梳得到的知识。

马嵬驿就要到了。

“空海喔,”

逸势向走在身旁的空海说,

“不知她幸福吗?”

语气一反常态,感慨万千。

“谁啊?”空海问道。

他边走边眺望原野上淡淡的一片绿。

“我是说贵妃杨玉环——”

一路上,空海把自己调查所得告知逸势。对于这段故事,逸势好像很有感触。

“到底如何?我也不知道。”

“说到贵妃,她可说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了吧?”

“嗯。”

“不过,那般死法实在叫人——”

“若不是那般死法,你又感觉如何呢?”空海反问。

“嗯……”

逸势歪着头,短暂沉默后喃喃自语:

“我终究还是不懂。毕竟不是自己的事。我有时连自己的事都不懂,更何况是身份不同、而且还不是男人的女人,真的是不懂——”

“是吗?”

“对了,空海。在故乡时,我认为自己是个不幸的人。老是满怀不平和不满。我迫切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我的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