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空海说怪力乱神(第7/15页)

逸势具备不少这类让人大为惊叹的知识。然而,不知是否因为儒生的缘故?逸势的知识和兴趣,稍稍有些偏颇。

逸势对于事实或现实的现象和知识,比对哲学性的思考更具兴趣。

原本,儒家就是——“不语怪力乱神”。

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不谈论UFO、幽灵等超能力之类的事物。

这是比空海更早千年之前、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所说的话,可见中国这国家有多深奥。

逸势曾为试探空海的知识,问他《淮南子》记载的这个那个,难不成就是这回事吧!

对于这些问题,空海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了。

“难道没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吗?”

逸势从和空海的谈话发觉,不仅唐书,好像连情色类的杂书,空海也都读过。

偶而,一碰到空海不知道的事情,逸势就会欣喜地说道。

“安心了。原来空海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啊。”

逸势早已察觉,连自己最拿手的儒学,这出家人也具有比自己更深奥的知识。

空海原本和逸势一样,是名儒生。

十八岁时,进入大学学习儒学。从十五岁跟随叔父阿刀大足算起,到入大学当了二年儒生的时间里,以空海的天纵之才,早已把儒家的精髓尽数吸收。

空海二十出头时,就与儒学诀别。

当时还名为“真鱼”的空海,以二十四岁的弱冠之年,写下了《三教指归》全三卷。

《三教指归》采用戏曲的叙述手法,比较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学说思想,文体则是六朝风尚的华丽骈文。

这是日本最早的比较思想小说。

在《三教指归》中,真鱼——年轻时的空海,将佛教置于比儒家、道教更高的地位。

换言之,这是他和儒家诀别之书。

在这本著作中,空海巧妙地从《文选》、《礼记》等诸多汉籍中引经据典。此时的空海,可以说,已精深钻研过汉籍了。

然而,空海何以舍弃儒家呢?

理由非常明确。

就思想性、现实性、感情性、肉体性来说,答案不一,不过,追根究柢,真正的理由应该汇集在这句话中:“儒家无法解答宇宙和生命的问题。”

这应该就是空海舍弃儒教的原因吧。

所谓儒教,说到底,不过是凡夫俗子为人处世之道罢了。学习此道,或许可以获得俗世高官厚禄,但终归只是如此而已。

儒教和道教当然是有所差异的,但即便是道教,在“无法解答宇宙和生命”这一问题上,也和儒教一样。

不过,信步于洛阳街头的逸势,自是无法知晓空海的《三教指归》。对于这个唐语如唐人般流利、学识渊博、与自己同龄的男人的才能,他只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不知不觉,二人走进了南市一隅,也就是市场。

文武百市栉比鳞次,有人直接把肉摊和菜摊摆在路上,有人卖丝绸,也有卖活生生的鸡、马、牛的。

“好热闹啊。”空海喃喃自语。

人潮及其喧嚣声,漩涡般笼罩着空海和逸势。

走着走着,“喔”地一声,逸势叫了出来。

前方一棵大柳树下,围拢着一群人。

“江湖卖艺的吧?”

逸势一眼看出是江湖卖艺。

拨开人群,处身于观众中,只见有个穿黑衣的男子,站在柳树下,不知正在说些什么。

那是一个留着白胡须、有一对细长眼睛的老人。

右手拿着拐杖。

“到底说些什么啊?”逸势问。

逸势几乎听不懂当地的唐语。只知道看似在卖什么东西。不过,到底在卖什么?

老人四周,看不到像是要叫卖的物品。一旁只有个大桶子。桶子很深,但看不出里面摆了些什么。

然而,桶沿摆了个像柄勺的东西,让人联想到,里面或许盛着水吧。

“他说要不要买西瓜?”空海把老人的话翻译给逸势听。

“瓜果?根本没看到啊,难道放在那桶子里吗?”逸势问。

“别急……”空海愉快地眯起眼睛。

老人所说的话,空海毫无困难就能理解。

“咦,有谁吗?都没人要买西瓜吗?”老人说。

空海边看边把情形说给逸势听。

“好吧,”有人大喊:“我来买!”

那人看似生意人。应该是到南市做买卖,顺路走入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