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4/10页)
有些事就像江河,一旦有了源头,就会自己往下流淌,而一旦河水暴涨,就会酿成水灾……
这么多年,经手这么多事,难免有些事情在判断和决策上出现一些错误。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一阵清风透过窗户吹进屋里,奇台帝国的太师紧一紧身上的裘衣。最近一段时间,杭太师身上总是发冷。
前阵子,杭德金试着往好处想,想想岁数大了有哪些好处。也许他可以写一篇——或是口授一篇文章,来论述这个道理。他想到的最大的好处,是自己不必任由这副皮囊本身欲望的摆布。
他又把第二封信读了一遍,心想,如今已经没有人会送来美色,好让他改变初衷了。
于是,他安排轿夫,送自己去见官家。
官家信步走在自己的园林里。
只要天气合适,这样散步总是让他感到十分惬意。而如今已经入秋,重阳将至,上午正是散步的好时候。官家知道,朝中有些人巴不得他永远不要迈出宫门。这些人懂得什么?若不亲自在园中走动,又该如何欣赏和修整园林的小径和景致呢?
不过,把这里称作“园林”,实在要超乎一般人的理解了。这片园林虽有围墙,面积却十分广大,而且设计修建得十分精妙,不走到墙根底下,根本没法知道哪里是个头。
即便是在外围,茂盛的树林也能将汉金城墙阻隔在视线之外。几道园门,有的通往市镇,有的对着西边的宫禁,门口都有殿前班直守卫。而身在“艮岳”之中,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踪影。
这里是官家亲手创造的天地。这里的山川湖泊都由官家精心设计,又在堪舆道士的指点下重新修建——就算耗费甚巨也在所不惜。山上专门开了盘山路,还有瀑布可以随圣意开启。林中还设有凉亭阁子,既可躲避暑气,又可让春秋两季的阳光照射进来。每座凉亭阁子里都备有文房四宝,这样官家只要兴之所至,就能随时提笔书画。
如今“艮岳”里又有了一样新的奇观——一块巨石。这块巨石十分庞大,并且足足有十五名士兵那么高,上面的疤痕与坑洞堪称鬼斧神工,造型正符合五岳胜山中的一岳。官家只知道它是从某个湖底打捞出来的,却不晓得如何办到。一个被派遣到大湖附近做县丞的年轻官员听说了这块石头,便向负责“花石纲”采办的官员呈报此事,他自己也因此官运亨通了。
这块巨石从湖底打捞上来,先经陆路运至大江,又顺流而下进入大运河,最后走大运河运至汉金,总共耗时有一年左右。官家心想,运送这么大的东西进京,需要的花销和劳力一定十分庞大。不过官家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官家在意的是,这块巨石一旦运来,要把它安放在哪里最为合适。官家知道,光是在“艮岳”园内,在把它运送到合适位置的过程中就有好几个民夫死掉了。起初官家想把它搬到一座人造假山的山顶上,在那里出现可以产生最强烈的效果。不过随后官家听从秘道的堪舆师的建议,把这块湖石从山顶上搬了下来。
也许从一开始就该参考他们的意见,不过,这座花园里的每一项决定都不简单。毕竟,官家是要把“艮岳”营造成另一个奇台,秉承天意,为自己的国度提供一个精神上的中心。毕竟,这也是身为皇帝对百姓应负的责任。
不过如今……如今这湖石已经就位了。官家坐在一座凉亭里,这凉亭由象牙搭建而成,上面镶嵌着翡翠。他抬着头,满心愉悦地欣赏着这块湖心巨石。
官家素有宅心仁厚之名,听说有民夫在自己的园中死去,让他伤心不已。他知道,其他人其实本不想让他知道这些。圣心仁慈,包容宇内,大臣们情愿不把这些难过的消息告诉他,以免官家徒增伤悲。“艮岳”本是官家休养身性的地方,一个暂时的遁世之所,可以让官家放下泽被天下的重担。
官家的“瘦金”字体四海闻名,他最近发明了一个“圜”字的瘦金体新写法,对这十三笔笔画加以重新安排,用来专指官家自己的这片园林,使之具有通常所不具有的含义。
有位近臣说,在此处修建园林显示了官家的慧眼独具;像这样用一种新的手法来题字,而非为此另造新字,则体现了皇室的雍容与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