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7/9页)

两人到了衙门,父亲看起来一脸担心。

待燕不明白何至于此,只是去趟关家村,又没太远,天还没黑就能到。可待燕的父亲常常是别人忧时他喜,别人喜时他忧,每每都让待燕一头雾水。

县丞也不高兴,实际上可谓怒形于色。众所周知,王黻银这人又胖又懒,他不高兴只是因为非得亲自走一趟,而不能派人前去调查,自己只要舒服地等着看报告。

但父亲并非为此而痛苦,尽管他不想表现出来。任渊一向不擅长掩饰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他也并不是一直都好脾气。待燕老早就得出结论。

不过他也因此而尊敬父亲。

到了下午,冷风渐起。一行人骑着马,向东出了盛都城,走在山路上。右边有条河,被树林挡着看不见,不过能听见水声。树林里各种鸟类飞来飞去,叫声婉转。道路北边的山崖之上,有猿猴啼叫不止。

树林里还有夜莺。待燕的哥哥就来抓过夜莺。在汉金的皇宫里,官家正在修建一片很大的园林,为此官府出高价收购夜莺。这可真蠢。把鸟装在笼子里,从泽川一路送到汉金,那鸟还能活吗?这一路要先坐船顺江向下,经过多道峡口,然后由铺兵带着鸟笼北上。要是铺兵骑得太快……想想看,鸟笼挂在马鞍上一跳一跳的,真是又好笑又伤心啊。任待燕喜欢夜莺。有人说这鸟儿吵得人整晚没法入睡,他倒毫不在乎。

随着雾气消散,天空转晴,远处的十二峰渐渐在前头显出身影。其实只有十一座山峰。为什么叫十二峰?待燕挠破头也想不明白。不论是卓门还是圣道教,都把十二峰视作神圣之地。待燕还从未离它们这么近过。他也从未离盛都这么远过。他都十五岁了,却一直只在盛都周围转悠,这事想起来都该觉得可悲。他还是头一回骑马出来这么远呢。光是这一点就足可算得上一次冒险了。

他们走得比任待燕预想的还快。县丞大人显然十分痛恨自己的坐骑。他大概是痛恨所有马吧。尽管他自己挑了一匹步子稳当、肩背宽阔的母马,可是一出了城,他就越发地闷闷不乐。好逸恶劳,这就是坊间对他的风评。

王黻银落在队伍后头,一个劲儿地左顾右盼,尽管猿声一直不停,本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是每次叫声一大,他都要吓一大跳。待燕也觉得,这怪异的叫声听起来凄切,不过周围有老虎的话,猿猴也会发出警告。这么想的话,猿猴出没也是好事。何况饥馑年份里,猴子还能抓来吃,尽管一点儿也不好抓。

每走一段路,县丞就要停下来下马舒活筋骨。等站到路中间,他又像是一下子想起当下的处境——自己带着四个保镖,还有一个关家村的农夫骑着驴跟在后头,六个人,孤孤单单,在深山老林里。然后他就又命人把自己扶上马背,众人继续上路。

他的情绪表达得相当清楚:他既不想在野外听这些野兽嗷嗷乱叫,也不想在这里多待一刻钟。一行人走得飞快,关家村里虽然没啥可招待的,但总比太阳都快落山了,还独自待在崇山峻岭之间要好。

农夫远远地落在后头。没关系,反正他们知道村子在哪儿,何况身为县丞,也没道理停下来等个骑驴的农夫。前面还有个命案呢,谁知道前面路上还有啥?

众人沿山路拐了个弯,太阳转到身后,这时,所有人都看见前面路上有什么东西——是些人。

从路右边的树林里出来四个人,也不见有什么进出山林的通路,这几个人就这样突然在众人眼前冒出来,挡住去路。

任待燕看见,有三个人拔剑在手,还有一人提着一根儿臂来粗的棍子。四人都穿得很差,一条裤子用绳子束紧,再穿一件短上衣,有个人还打着赤足。这四个人看起来都很难对付,有两个更是身材魁梧。

四个人都没说话,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想干吗。

有意思的是,任待燕不仅没有心跳加快,相反,他镇静得出奇。他听着头顶上的猿鸣,声音似乎变大了,像是受到了惊扰。没准儿真是这样。鸟叫声倒是没了。

县丞大人又惊又怒,大声呼喝,他伸出一只手,一行人随之停了下来。这时他们跟拦路的山贼隔着二十步的距离。毫无疑问,那就是一伙山贼。要抢五个骑马的人,可真冒失。想到这里,任待燕回头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