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门诺尔沦亡史(第6/12页)

基密佐尔国王娶了印齐尔贝丝{Inzilbêth,阿督耐克语,花朵。440。}为妻。印齐尔贝丝以美貌闻名,她母亲林朵瑞依{Lindórië,昆雅语。474。}是埃雅仁都尔{Eärendur,昆雅语,大海的朋友。226。}的妹妹,而埃雅仁都尔是阿尔-基密佐尔的父亲阿尔-萨卡索尔{Ar-Sakalthôr,阿督耐克语。86。}在位期间的安督尼依亲王。印齐尔贝丝对缔结这桩婚姻并不情愿,她因母亲的教导,内心其实是一位忠贞派,但国王及其儿子们已经变得骄傲,容不得任何人违逆心意。阿尔-基密佐尔和王后之间没有爱,两个儿子之间也无手足之情。长子印齐拉顿{Inziladûn,阿督耐克语,西方之花。441。}外貌与内心都像母亲,但幼子基密卡德{Gimilkhâd,阿督耐克语。343。}却像父亲,论起骄傲与刚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假如法律许可,阿尔-基密佐尔就会把王位传给幼子而不是长子。

印齐拉顿登基后,循旧例为自己取了精灵语名号—塔尔-帕蓝提尔{Tar-Palantir,昆雅语,远见者。707。},因他的目力与心智都堪称“远见”,就连恨他的人也怕他那含有真知灼见的言语。他让忠贞派过了一段平安的日子,并再度按着时节前往美尼尔塔玛山上一如的圣地献祭,此举是阿尔-基密佐尔弃置不行的。他也再次怀着敬意照顾白树,同时预言道:一旦白树死去,诸王的血脉亦将告终。但他的悔悟已经太迟,无法平息维拉因其父祖的冒渎而生的愤怒,而且他的国民多数也未忏悔。此外,基密卡德强壮又蛮横,他率领那群向来被称为“忠王派”的人,尽可能大胆公开地反对兄长,私下里做的就更多。因此,塔尔-帕蓝提尔心怀哀伤,郁郁寡欢,他会花很多时间待在西边,经常登上国王米那斯提尔{Minastir,昆雅语,从塔上眺望之人。529。}在安督尼依附近的欧洛米特{Oromet,昆雅语,尽头之山,last mountain。618。}山上所建的古老高塔,从那里渴切地向西凝视,盼望或许可以见到海上有船驶来。但再也没有任何船只从西方前来努门诺尔,阿瓦隆尼也被云雾遮蔽。

基密卡德在还差两年就满两百岁时去世(这即便在埃尔洛斯家族渐渐衰落的年代里也要算早死),但他的死并未给国王带来安宁。基密卡德之子法拉宗{Pharazôn,阿督耐克语,黄金。632。}已经变得比父亲更浮躁,也更贪求财富与权力。他经常出海,领导努门诺尔人攻打中洲的海滨地区,寻求扩张统治人类的范围。他由此称雄海陆两方,赢得了卓著声名。因此,他听闻父亲的死讯,回到努门诺尔,便成为人心所向,因他带回了大量的财富,彼时慷慨非常。

塔尔-帕蓝提尔因哀伤而心力交瘁,终于崩殂。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他用精灵语为她取名弥瑞尔{Míriel,昆雅语,珠宝般的女子。534。}。按照努门诺尔的法律,她理当继承王位,但法拉宗强娶了她。此举之恶有二:一是违背了她的意愿,二是违反了国法—努门诺尔的法律禁止二亲等{此处采用的是教会法亲等计算法:从己身上数至共同的直系血亲,再从所指亲属也上数至共同的直系血亲,取数目较大者为血亲代数。例如,相同祖父(母)或相同外祖父(母),即为二亲等。}内通婚,王室也不例外。他们结婚之后,法拉宗将权杖夺到自己手中,取名号为阿尔-法拉宗(精灵语是塔尔-卡理安{Tar-Calion,昆雅语。法拉宗从来没用过这个名字。700。}),并将王后改名为阿尔-辛拉斐尔{Ar-Zimraphel,阿督耐克语。89。}。

自努门诺尔立国以来,历代掌握海国之王权杖的国王当中,“黄金之王”阿尔-法拉宗是权势最大也最骄傲的一位。在他之前共有二十四位国王与女王统治过努门诺尔,他们如今躺在黄金棺床上,长眠在美尼尔塔玛山下深处的王陵中。

法拉宗坐在阿美尼洛斯城中精雕细刻的宝座上,威势显赫,心中却阴郁筹谋,想着战事,因他在中洲时已经得知了索隆王国的势力及索隆对西方之地的憎恨。如今,那些从东方回来的船主与船长觐见他,报告说自从阿尔-法拉宗离开中洲,索隆便放开手脚,步步逼近沿海的城镇。索隆现在自封为“人类之王”,宣称要把努门诺尔人赶下海去,只要可能,连努门诺尔王国也一并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