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海经的一点想法(第7/46页)

应龙一路把夸父氏赶出了黄河流域,最后死在北上迁徙的过程中。

而这个过程,还顺带完成了一次果树品种的出口。

在北方大泽的附近,被带去了来自中原的桃树品种。

结束,到此为止。

夸父的事,就这么多。

这并非多新鲜的说法,单纯结合夸父神话,以及上古部落氏族需要依水而居,以及应龙杀夸父这一句,随便谁就足够总结出以上的事件脉络了。

我只是想说,山海经中真正冷静的文字,是一丁点夸张也没有的。

完全在以一种俯瞰的视角,去记录了这些。

当然,这样客观的文字,并非全部。山海经中,也有大量带有主观因素的东西,那些在解读时,一律可信度自降一半好了。

不同的经,不同的部分,对一件事甚至会出现多重描述。

并且连称呼都不同,用词也不同,完全就不是一个人。所以这肯定是多个作者分不同时期著作的。

那些带有主观评论的,基本可以认为是较为晚期总结进山海经的,可能属于后人补漏或乱加,这在解读时要单独拎出来算。

而剩下那些,如‘夸父与日逐走……’这样客观的文字。

才是山海经的本体。

而那一部分的出现,要绝对早于列子的时代,也就是战国时期。

因为列子真的有很多故事,灵感来源于山海经。

除去夸父逐日以外,还有东海归墟。

《山海经·大荒东经》开篇就写: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而这个大壑,列子又来了兴趣,他加以扩充,写下: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这完全是在山海经基础上加工过了,写的跟他看了地图,知道那里有马里亚纳海沟似的。

反之山海经里写下这句的作者,淡定许多,就给俩字‘大壑’。若是其在列子时代之后,就不合理了,未免也太偷工减料了。

但不管怎么说,列御寇这个人,是带后人解读山海经非常重要的人。

因为他一定看过完整版,早期版本,没有经过刘歆‘和谐’过的山海经版本。

而那个版本,是我们所看不到的。

以其为信史的态度,去解读山海经,世界观都会刷新,比如会发现黄帝是个超级厚黑的人,是和刘邦等开国君一样,无比腹黑、狠辣的王者。

而上古时期,或文明超乎我们想象。

诸此种种,实在不知道从何讲起,莫名其妙写了九千多字,浪费了正文码字的时间。

这个番外之后还会不会写,我也不知道。如果想看,就评论一下,并且告诉我想看我解读哪个故事。

毕竟我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故事总得有个头,但山海经的故事没有头。

时间线复杂至极,跨度逾数千年。

至于结尾,倒是很明显,是成汤伐夏桀。

所以我说刘歆一定删了很重要的一段历史,不止一段,而是好几段,使得整个山海经,断断续续,东拉西扯,超难整合。

总之可能这番外想看,只能疯狂催我更。

啧,以上。

……

关于山海经的二点想法

吃素滴和尚让我解读鲲,我只想说,山海经里没有鲲……

不过有人考证,庄子对于鲲鹏的描述,脱胎于山海经中的北方之神禺强。

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可能不熟悉,但他又叫玄冥。

《淮南子·天文训》:“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这指的就是禺强,他辅佐颛顼,相当于应龙之于黄帝。

因为庄子写了:北方禺强,黑身手足,乘两龙。

黑字古文又与鱼字相近,有人认为可能传抄错误,其实庄子想说鱼身手足,乘两龙。

而禺强在山海经里,又是人面鸟身,乃是北方海神。

所以有人就分析了,禺强有鸟身和鱼身两种形态,同时也是海神和风神之类的。

于是,鲲鹏其实就是北海神玄冥的说法,就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