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一箭落九日(第7/11页)
那么我凭什么说乾荒是图腾名,或者说地名、国名呢?
证据是最难的。首先,我前面所有提到的,非《山海经》文献,都不算为证据。
还是那句话,我既然定义山海经为正确的这个大前提,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还随便举证就是耍流氓。
所以只有山海经本身的文献,以及现实存在的事物,外加自然科学规律,以及合理的逻辑,才能作为论据。
回归山海经,再看《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乾荒。乾荒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的作者,并且没有称乾荒为帝,说明正规角度来说,乾荒还不足以王天下,不够格,只能算是乡下土霸主部落。
属于那种带领一个独立文化的氏族,在偏远地区称霸的小帝,比如黄帝还在位时就封到东夷自建国的少昊。
前面我说了,叫乾荒不一定是人,但叫帝乾荒,一定是指个体。《竹书》前半句用了‘产’字,所以一定是生产诞下一个人,而不是衍生一国。
反过来,《竹书》这么写,可能只是想说昌意生了帝乾荒这个首领,没别的意思。
不过山海经的作者,在这里又着重描述了乾荒,并且奇异怪相。
这么奇异的风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图腾。
我之前提到过,乾荒的这个形象描述,并不丑陋。为什么?因为看文字,感觉好丑,又是豕喙,又是猪蹄的,乍一看就觉得是怪物。
可实际上,翻译一下,再往他首先是个人类这个前提上去靠,就会发现还好。
擢首,指僵直长长的头颈。谨耳,指小小的耳朵。人面不用说,他就是个人脸。豕喙,是指嘴巴像猪一样朝两边突出。
麟身,就是指纹身。渠股豚止,两腿长在一块,脚像猪蹄一般。
如果你们脑补的时候,直接把现代看的各种妖怪形象拿来对照,就会误导自己,因为那明显脑补过度了。
古人描述因词汇量不够,所以还是得当成人类去想,然后略微朝这些描述靠近一些。
综上,人样,却又比常人怪样、夸张很多的人形物,有吗?
真有,而且我们挖出来了……并且正好就在若水这个地方,即今蜀川广阳三星堆。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直立人像,那真是奇特无比,但是确实又是个人样,鼻子很大,嘴巴很开,头颈长直,身体细窄,并且手脚上都有鳞状纹身。
注意,我并没有说,乾荒的山海经描述,就和三星堆青铜直立人一样。
首先山海经没有提及乾荒的眼睛,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直立人,都是大眼睛,甚至还有个变态,双目直凸,犹如光柱。
其次,一个是文字形容,一个是实物对照,像不像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主观的问题。
每个人的脑补习惯是不一样的,差别会很大,有的人可能就会觉得很像,有的人就会觉得不像。
我个人只觉得,仅有三成相似。
但我认为,不重要。
重要的是风格,重要的是时间,重要的是地点,重要的是这份巧合。
山海经描述的是乾荒,三星堆的青铜人像,不一定非得照着他捏……
乾荒可能是指某个人,也可能是指一个国。然后什么擢首、人面,是指图腾的形象。
而三星堆纵目人,则不是图腾,更像是古蜀王蚕丛,蚕丛历史上明显记载‘纵目’。
我这里想说的是,假设山海经写得是真的,那么昌意在蜀地若水之野发展,然后儿子伪帝乾荒,继续发展,并且娶了当地淖子,也就是蜀山氏女子,一个叫阿女的人,生下了帝颛顼。
以上这个若是真的。
那么在‘若水’这里,就应该有发现。而现实之中,若水之野,就有三星堆。
从时间上来看,三星堆文化开始于距今四千六百年,时间上正好是吻合的,大约正是黄帝、昌意、乾荒、颛顼的时代。
山海经描述乾荒奇人怪相,三星堆青铜器风格也都是奇人怪相。
时间、地点乃至风格都相当吻合。如果帝颛顼,不是出生在三星堆,那我真的也找不着别的地方了。
我们并不需要,非把乾荒的形象,跟任何文物去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