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白庵(第4/9页)
“怎么就碰巧了?”
“夫人病了。我正要去古今寺喊他来看看夫人呢,没想到他却走了。”
“夫人怎么病了?快带我去看看。”马清明着急道。
在来岳州后的七年里,夫人对他和将离一视同仁,将清明视为己出。夫人常带东西去古今寺看他和将离,有时候是吃的,有时候是穿的,有时候是好玩的,一带就是两份,有将离的就必定有他的,有他的就必定有将离的。
马清明也已将夫人当作自己的母亲,与亲生母亲不差毫分。虽然他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母亲。
因此,当听说夫人病了的时候,马清明十分着急。不等喜鹊回话,他就要往夫人的房间闯。
喜鹊张开手臂拦住他,说道:“夫人刚刚睡下,现在最好别打扰她。等她醒过来了,你再去看她吧。”
“看过大夫没有?抓过药没有?”马清明问道。
“看过了,马辞按照大夫的方子抓药去了。”
此时马辞已经来岳州五年了,一直在知县府打杂。将离的父母要给他做媒,希望他娶个姑娘,安家落户。马辞不答应,他说他还是画眉村的人,如果在岳州安家落户了,就是岳州人。五年之前刚来岳州的时候,他问将离能否感觉到他身上的气息,将离就知道,马辞还是怀抱希望的,虽然那个希望已经死了。
马清明说道:“那等马辞回来了我给夫人熬药。反正师父走了,我不用待在寺庙里。”
喜鹊笑道:“你的手是读书人的手,皮儿薄,哪里能熬药?药罐可烫得很!再说了,药熬浅了或者熬坏了,我可负责不起!”
马清明尴尬地笑了笑。他确实很少做这种粗活儿。
喜鹊收起笑容,咬了咬嘴唇,说道:“眼看天气转凉了,不知道少爷带够了衣服没有。”
“衣服带没带够我不知道,那个木鱼倒是带上了。”马清明说道。
喜鹊一喜,问道:“是教我打鼓点的那个木鱼?”
“除了那个还有哪个?”
“那个木鱼带着干什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真是傻。”喜鹊双颊绯红,声音也小了许多,好像怕马清明从她的话里听出什么端倪。
马清明道:“我也说呢。不过不是他自己要带的,是师父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一定要带那个东西去长沙府,还说时时刻刻不能离身。”
喜鹊愣住了,半晌才说话:“莫不是法师料到少爷这次出远门会有什么劫难,木鱼可以给他带来平安?”
马清明道:“没听说过木鱼还能保人平安。”
不仅仅是别人,将离自己也觉得师父要他带上木鱼实在不可理解。从岳州到长沙府的路途算不上遥远,但舟车劳顿,行李能少则少,哪有带一个毫无用处的木鱼的道理?
但师父不但要他带着,而且要时时刻刻不离身。
既然师父这般交代了,将离只好顺从。他心想:或许师父怕我在大寺庙妄语,给师父丢脸,所以要木鱼时时刻刻提醒。
到了长沙府,法师带着将离奔赴岳麓山,未去书院,先去麓山寺找了个歇脚的地方。
这将离也能理解。毕竟师父是出家人,熟人都在寺庙里,歇息一晚再去书院也不迟。
可是师父将行李放好之后就不见了踪影,并且一连好几天没有回来。
将离在这边没有认识的朋友,天天待在寺庙里,白天看看书,晚上则在外面溜达。
第五天傍晚,师父还没有回来。将离吃完寺庙提供的斋饭,将木鱼装入布袋,挂在腰间,然后出了寺庙,顺着山路随意游走。
岳麓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古人称为灵麓峰。除了这半山腰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麓山寺,右顶峰上还有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的云麓宫。佛道两家都有这么重要的寺庙和道观建在此地,可见这岳麓山的灵气不一般。主峰云麓石骨苍秀,廊殿楼阁依山伴石,山涧幽壑,树木葱翠,好似人间仙境。
其实除了麓山寺和云麓宫之外,这里还有一些小寺庙潜伏在岳麓山的各个角落,只是名气远远不如前二者,不为人知罢了。
将离走了许久,双脚疲软,于是选了一块方形的大石头坐下,闭上眼睛,让略带湿气的山风迎面吹来,十分惬意自在。
不一会儿,山风里竟然带来丝丝缕缕要断未断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