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月阴历十三(第3/5页)

据说“弥六郎”指的是一个叫远野弥六郎的诸侯。这名诸侯被命令更换领地,从八户迁到远野时,当地人民为了庆祝新主公到任,举行仪式,遂流传下来。

二百七十一

小正月的夜晚,人们会在葫芦里放小刀,一边“咔啦咔啦”地摇着,一边访问各家。这叫作“斫纳莫米”或“斫火斑”(译注:原文分别是“ナモミタクリ”[namomitakuri]、“ヒカタタクリ”[hikatatakuri]。纳莫米即火斑的方言)

(译注:原文作“タクリ”[takuri])是方言,剥下的意思。

一整年都坐在火炉边烤火,懒得工作的人,两边的小腿会烘烤出紫色的火斑来。他们就是要找上门来,用小刀剥下这些懒鬼的证明。

人们来到门口,唤道:

“斫火斑,斫火斑。”

屋内的人就会应说:

“看,斫纳莫米来了。”

然后要女儿们端出年糕赔罪忏悔。家里有宝贝女儿的人家,会更恭敬地赔罪。因为有时候斫纳莫米会特别盯上那样的女孩,斫她们的皮。

二百八十六

小正月的活动非常多,除了与福神有关的仪式及斫纳莫米以外,还有插秧、播种、春驹等仪式。

插秧是女孩们手持松叶,在雪地上模仿种稻的动作,并挨家挨户领年糕。

播种是以锄头将积雪堆出田埂,唱道:

哟哎呀啦、哎呀嗳

四处领年糕。

春驹是摇铃拜访各家,分发画有马的白纸。一样会领到年糕。

二百八十八

插秧舞也在小正月进行。

这是地区活动,因此经全村讨论后,从每一户推派人手。

这天夜晚,男女齐聚舞蹈,然后将斗笠放置于一处。

插秧舞中使用的斗笠,要一直保留到二月九日。

二百八十九

小正月的隔天一月十六日,会进行赶鸟仪式,叫作夜鸟(译注:原文作“ヨンドリ”[yondori],无汉字。原文后面还有一句“也叫‘ヨウドリ’[youdori]”)

在天亮前起床,一边敲打木板,一边在屋子周围绕行三圈。大部分都是用木棒敲打膳台底部巡绕,唱着这样的歌:

夜鸟哟,朝鸟哟,夜半吉时,没有半只鸟,哟哟。

这首歌还有不同的版本:

夜鸟哟,朝鸟哟,太坏的鸟要敲破头沾盐巴,

放进笼子里,赶去虾夷岛,哟哟。

二百九十

一月二十日会进行“二十日炙”(译注:原文疑错字,应是“ヤイトヤキ”[yaitoyaki],无汉字),或是“熏夜蚊”(译注:原文作“ヨガカユブシ”[yogakayubushi],无汉字)的仪式。

人们拿着一束松叶在全村行走,点火后用烟熏彼此的身体。这样可以让人们到了夏天,也不会被蚊虫或蛇所叮咬。

不要输给夜蚊蚋,不要输给蛇蜈蚣。

人们这么唱着,自由进入每户人家,用烟熏彼此。连自在钩都会熏,表示不仅是停留在玄关口,甚至还会进入到地炉边。

二百九十一

一月二十日也是麻的庆典。

这天视个子矮小的女人早晨来访为禁忌。

万一来了的话,就要熏松叶来去邪。

二百九十二

正月晦日是马的除岁。

将年糕切成四十八小块,放入稻草包里,吊在家中。

等到隔月九日再拿出来食用。二月九日是开弓箭的仪式,这天也要将插秧舞后收起来的斗笠破坏掉。

如此一来,正月的仪式就全数结束了。

二百九十三

在远野地方,三月三日的节日,孩子们会聚在一起,进行“釜子烧”(译注:原文作“カマコヤキ”[kamakoyaki],无汉字)的活动。

孩子们都很期待这个仪式,更胜女儿节(译注: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儿节),小正月一过,就连上下学途中,也都在谈论釜子烧的事。

首先,五六名到十七八名孩童编成一组。

然后在三日之前,先到河边等地方挑选一个适合的地点,盖好自己的炉灶。这时最重要的是选到一个好地点。

到了三日当天,孩子们一早就到自己的炉灶集合。

这时会各自从家中带来各种食材。

除了每个人带三合(译注:容箦单位,一合约零点一八升)米以外,还会分配带来味噌、鸡蛋等食材及碗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