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番 山颪 玫瑰十字侦探的愤慨(第27/54页)
“自己种。”伊佐间说。
听不出他是在发问,还是只是单纯的重复。
益田好像把伊佐间的反应当成了疑问,答道:
“没错,自己种的,自给自足。大家不是都种过吗?像是南瓜之类的。放下一切,种南瓜为第一要务!——以前不是有这样的宣传海报吗?亮顺和尚也种过田。现在好像甚至在别的地方拥有广大的农园跟水田,不过当时是在寺院周围,还有在那座小丘的斜坡开垦梯田,和尚跟小徒弟一起耕田,种些芋头啊、胡瓜之类的,很勤俭的。喏……”
益田指向远处可见的小丘。
“就是那边,从这里看不见,不过那边的东侧斜坡,还留有过去的田地痕迹。现在已经变成一片荒草了。杂草长得非常茂盛,都长到腰边来了。可能是开了茶寮以后,就再也没去管它。一阶一阶的杂草也算是幅奇景了。”
“你去看了吗?”关口问。
“嗯……我是翻过那座小丘过来的。”
“顺路吗?”
“不,偏离正路蛮远的,在颇里面的地方。村人说,以前每天都有和尚扛着锄头经过。哦……以前那里有座村里集会使用的小祠堂,现在已经没在用了,和尚就是以那座祠堂为中心开垦田地的。据说那是一片非常惊人的白萝卜田,可以采到相当美味的蔬果。败战之后,这一带应该非常贫困,所以一方面也是想要布施给村人吧。”
“让饥饿的檀家饱餐一顿?”
“嗯。喏,人们不是有事没事就会聚在寺院吗?和尚就是在那种时候布施自己种的蔬果。不过呢,他好像从以前就沉迷于陶艺品,所以据说盛装的容器非常豪华。”
常信曾经提过这件事。
亮顺似乎是个美术品收藏家。
“接受布施的几乎都是没上战场的老人。老人家喜欢聚在一块儿,所以好像很高兴,但因为是些老爷爷老婆婆,好像几乎都已经过世了……不过还有几个人在世。听说亮顺和尚曾说:在战争中落败,每个人都变得贫穷,心神也萎靡沮丧,可是只有吃饭的时候,以优雅的心情进食吧。就算吃的只是一般的白萝卜泥,盛在高级的器皿里,也会有丰盛的感觉吧。”
“原来如此啊……”关口说。
檀那寺 [84]的住持召集邻近的老人,用自己种的蔬果亲手制作俭朴的料理,装在高级的器皿招待大家……这一点都没有什么问题。
这岂不是令人有些怀念的美好情景吗?
的确,过去地域社会的联系中心不是寺院就是神社。在我的家乡,过去町内会的人也经常到寺院开会,讨论活动。
可是……
“……我觉得跟现在的药石茶寮的形式有些不同呐。”关口撅起嘴说,“说相同或许也是相同。因为时代改变,社会变得富裕,布施内容也随之变得豪华……”
“可是钱……”伊佐间说。
没错,收费与布施之间可是天壤之别。
就算只有一文,只要收了钱,就不是布施了。根据传闻,药石茶寮的收费昂贵得吓死人。
“是啊。”益田说,“附近的人好像都以为那里的和尚——他们说的和尚指的是亮顺和尚——不是隐居就是死了。”
“不是亮泽和尚,而是亮顺和尚?”
“嗯,因为本人完全足不出户,也难怪人们会这么想。他断绝了一切和外界的往来。”
“这样会启人疑窦吧?”
“可是也不尽然。”
“为什么?”
“因为亮泽和尚复员回来以后,寺院就突然变了个样……所以附近居民都认为这一定是儿子的方针。”
“儿子的方针?”
寺院讲方针,真有点奇妙。
“总之,附近的人似乎都以为药石茶寮是儿子开的。其实创始人是父亲,但当地人才不晓得这些事。布施山人的药石茶寮,这名声只有一小部分的上流阶级知道而已。消息是从那里传出来,然后逐渐变得有名的……”